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地机关单位耐心服务群众、不摆架子逐渐成为主流,作风整顿转变情况成效显著。从表面现象来讲,似乎“庸懒散浮拖”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仍然存在少数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作为等现象,因此,必须采取五大举措,彻底根治“庸懒散浮拖”顽疾。
加强学习,治“庸”增能。能,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存亡。治“庸”就是解决干部能力不够,进取心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强化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法治意识和反腐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方式,不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增强责任,治“懒”提效。当前,有的人执行力不强、效率不高,把“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信奉为人生信条,认为“不作为”好过“乱作为”,遇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实在脱不掉、推不脱,就敷衍应付,毫无责任感和使命感。治“懒”关键就在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自觉自愿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严肃纪律,治“散”正气。“散”就是纪律涣散,表现为组织观念淡薄,管理不严格,执行制度不严。古人云,一处弛则百处懈。很多时候,纪律的松弛、组织的松散,往往导致百弊丛生。治“散”就是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整治纪律涣散,强调顾全大局、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强化执纪监督,坚决查处工作推诿扯皮、滥用职权乱检查、故意刁难服务对象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使党员干部真正树正气、效能建设真正上水平。
脚踏实地,治“浮”求实。“浮”,是热衷于面子工程和业绩工程,不考虑实际效用,习惯于遥控指挥、弄虚作假,浮躁于功名利禄,计较个人得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产物,是干部作风的腐蚀剂、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必须大力整治广大干部职工中存在的工作漂浮和工作不细致、不深入、不落实等问题,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宗旨意识,克服心浮气躁,真正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干好事。
狠抓执行,治“拖”增效。“拖”主要表现在工作中有拖和等的问题,工作不在状态,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流程不规范,对工作推动力度不够,不积极为人民群众办事。治“拖”的关键就是要改变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讲效率、不讲成本、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懈怠、不松劲。直面矛盾,务实重干,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唯有如此,才能适应从严治党的要求,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气。(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