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恋爱课”的开设大家的看法不一,支持叫好者有之,反对质疑者亦有之,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支持叫好者认为此举符合学生特点、适应学生心理、正视学生需求,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在校期间及其今后走向社会后的恋爱问题。反对质疑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开设恋爱课程可能会因此而让学生陷入到谈情说爱之中,势必会分散学生学习的心思和精力,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笔者认为,“恋爱课”的开设十分必要,它既是尊重和顺应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常心理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针对和根据以往一些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出各种问题的现实需要。一句话,“恋爱课”的开设既是正视和满足大学生群体客观需求的理智之举,也是直面和解决大学生群体恋爱问题的实际举措。
诚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些人担心“恋爱课”的开设会因此而影响和干扰孩子的学业,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存有这种顾虑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学校开设“恋爱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灌输和教会孩子谈情说爱的方法和技巧,不是为了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谈情说爱的专家能手。而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上课既不会刻意邀请“情场高手”来授课,也不是以教师主导为教学模式,而主要以学生共同讨论为主,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
毫无疑问,让学生唱主角,以讨论为方式,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致,有利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表达出每个人的思想和认识,也有利于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凝聚大家对恋爱问题的共识,为大家全面看待、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及其步入社会后的恋爱婚姻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有利于大家的和谐融洽相处。很显然,这些都与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目标相契合、相一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一个好的行为,既要有好的动机,也要有好的效果。对于“恋爱课”的开设,仅有为学生好的动机只是一个良好的初衷、理想的愿景,这种良好的初衷、理想的愿景能否落到实处,转化为实际效果,还需关注并着力做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为主固然是好事,但不能放任自流,还需要有婚姻恋爱心理方面的专家充当观察员和引导员的身份,给予适时的纠偏指导,防止讨论失控走偏。二是在成绩评判上,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恋爱问题的正确认识和遇到恋爱问题的科学处理,而不能以学生是否有成功的恋爱对象作为评判标准。唯此才能防止学生沉溺和陷入到过度的恋爱之中,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