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等同于“幸福感”吗?
2015-12-14 09:34:31 来源:汉网

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引发热议。执政者所思也正是民之所望。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梳理民众对两会的期待,大到改革治国,小到柴米油盐……,无论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增长,还是养老医疗教育的具体而微,背后无不是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

“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这个提法更加务实,更加接地气,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平实、朴实、厚实的语言风格有密切关系。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就容易流于空泛。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一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二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五是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六是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七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八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尤其是实施分类精准扶贫,这最能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这样的扶贫既精准又全面,更是是民生至上的必做答卷。

“获得感”的提出,使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指标衡量的可能,更有实在感和参与感,而幸福是不可衡量的,那么他的实在感就相对弱一些。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更加接地气。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能够转化为幸福感。十三五规划掷地有声的承诺句句彰显出党和国家在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决心和信心。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坚持共享发展,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这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把实效放在首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从而上升为幸福感。(文/刘忠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