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广西宾阳13岁新郎迎娶16岁新娘”的网帖火了,照片上两人都长着一张娃娃脸。经调查,这对新人实为马山人,已认识一年多,均满16岁。“家长是支持我们的,要不然也不会办几十桌的喜酒。”《南国早报》2月22日讯。
一对年仅16岁的少年男女,过早地迈入神圣的婚姻殿堂,看着他俩相依相偎而又稚气未脱的形象,我们真不知道是该送上祝福还是质疑。显然这对新人肯定没领结婚证,只是经双方父母同意并依照习俗摆了婚宴,成就了事实婚姻。
在旧社会,早婚随处可见,更有甚者,还有童养妻。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婚姻法颁布实施后,此类现象大为减少。只不过在一些农村,依然会有早婚甚至近亲结婚等现象,这对少年新人就是例证。16岁,花季一般的年华,本应该在学校读书学习,却过早地走入婚姻,不由令人担心,他们能承担起婚姻和家庭的重任吗?再说他们自身还是孩子,一旦有了子女,能做合格的父母吗?这种明显违反婚姻法的行为咋就没人管?不要怪笔者杞人忧天,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就足以说明早婚早育的危害。因而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首先是父母要移风易俗。生活中,有一些父母由于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认为早生儿子早得济、多子多福,殊不知儿女早恋早婚弊大于利。孩子年龄小,对婚姻的责任和义务认识不够,沉迷在情爱之中难以自拔。身为父母应该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姑息纵容子女早恋早婚行为,更不该予以支持。就像这对小新人那样,摆了几十桌喜酒。要看到,16岁的孩子身心都未成熟,结婚后就要过日子,自然会遇到各种生活难题或分歧,自己解决不了只有靠家长做保姆了,麻烦肯定少不了。再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过早生孩子也不适合。因此说,作为父母,还是应该教育和引导子女认真慎重的对待恋爱结婚,否则后悔莫及。
青少年当以工作学习为重。青春年少,正是读书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们都应倍感珍惜,书到用时方恨少是经验之谈。把主要心思用到学习上。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竞争,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当然,我并不是说青少年就不能恋爱结婚,只是要到合适的年龄。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方能结婚是有科学依据的。再说拥有较高学历和一份较好的工作,再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恋爱结婚也有助于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何必非要冒险吃河豚早恋早婚呢?
基层组织当主动管理。也许有人会说,恋爱结婚是人家的私事,何必要多此一举去挨累不讨好呢?甚至以清官难断家务事来掩盖自己的不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青少年早恋早婚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会影响社区安定团结,再说早婚明显是违法,作为基层组织理应去监管。决不能不管不问,甚至遇到问题绕道走。必须看到,之所以现实生活中会不断出现早婚现象,与我们基层组织不作为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做到教育和监管并重,把工作做在前头,未雨绸缪效果会更好。(陆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