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你读了吗?
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199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等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准备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2012年11月,全民阅读战略首次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又首次被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尽管如此,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古今中外,“读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发挥超乎人们想象的巨大作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的古贤告诫我们,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统一了中国、坐稳了江山之后的刘邦问在座的臣子们,取得汉家天下,谁的功劳最大?大家都说是韩信,也有说是张良,汉高祖说,乃萧何也。后来,刘邦拜萧何为相。但萧氏学问不多,刘邦要他读点书,于是萧氏苦读《论语》,以此治理国家,成绩斐然。宋人赵普依样画葫芦,仍然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书籍对于人类有多么重要。现在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科班出生,按理“读书”应该远远不止颁布《论语》吧,不是可以学习借鉴古人治国理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巨大作用吗?
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将发出火光”。比尔·盖茨小时候酷爱读书。他7岁时,最喜欢读的书竟然是像《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这样的“大部头”,他经常几个小时不间断地、一字一词地从头到尾地阅读这本书。不仅如此,一天,母亲玛丽回到家里,居然看见小盖茨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地板上读书,他读的书可不是其他小伙伴喜欢的连环画,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拿破仑传记》,这让妈妈大吃一惊;有一次,父亲的朋友泰勒牧师来家做客。“盖茨,你能给我背诵一段‘登山宝训’吗?”泰勒问。“登山宝训”是《圣经》中最冗长、最难懂的一段,有几万字的篇幅,没有超凡的记忆力,是很难背下来的。只见小盖茨坐在沙发上,摇着小脑袋,用他那悦耳的童音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牧师惊呆了。比尔·盖茨不仅让妈妈、让牧师泰勒惊呆了,长大后,他更让整个世界惊呆了———成为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始人,39岁成为世界首富。当我们为比尔·盖茨的成功而拍手惊叹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书”在他幼小心灵中种下的成功种子。
网络时代的今天,“阅读”的内涵越来越宽泛,“阅读”不仅仅是“读书”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阅读、网络阅读”悄然兴起。“读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阅读方式。原因就在于:书的世界广博而精致,浩荡而沉静;上接千载,旁通万里,外及宇宙洪荒,内应方寸翕动。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中习惯,让书香弥漫生活,让书香伴着成长,让书香灿烂人生!与好书为友,与博览通行吧!(乐山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