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赋予的权力不是拿来炫耀的
2016-05-03 16:35:11 来源:汉网

5月1日晚从太原飞往海口的航班上,一对山西母女只因对空乘服务态度不满与机组人员发生冲突,并在飞机落地后大闹美兰机场,女儿还自称是“市政协委员”,最终,两人因影响飞行安全和扰乱机场秩序被处以拘留10天并罚款500元的处罚。

每次假期过后,伴随井喷的客流,垃圾遍地、文物遭殃、应急车道成停车场……各种不雅不文明旅游现象的盘点,似乎成了经年不散的例牌新闻。好在这两年来,无论是顶层设计密切关注,还是舆论监督积极跟进,文明旅游已成为热点公共议题。在网络上,“做文明游客、为中国加分”等倡议,也是应者云集。

文明无小事。旅游文明之所以备受关注,显然不只是公德层面的考量。比如本月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旅游投诉和近期典型案件查处情况。截至目前,已有17名游客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黑名单”。纵观这些不文明行为,一是影响公共秩序。比如“机闹”,甚至危及其他乘客安全。二是有悖法治底线。比如损毁文物,不是简单的道歉能解决的问题。而至于攀爬雕塑、殴打领队等,要么涉及公序良俗、要么涉及治安规矩,令旅游市场乱象丛生,也让其他游客合法权益严重受损。更重要的是,不文明旅游很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彼此效仿,以至成为顽疾。一言蔽之,不文明旅游,没有受益者。

为了文明旅游,制度设计也是蛮拼的。重新修订和颁布《旅游法》,推动文明旅游信用平台建设,将文明旅游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不仅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地方立法上,比如《江苏省旅游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单设“诚信经营与文明旅游”章节……中央地方齐发力,网上网下共呼吁——游客守法知礼的越来越多,导游诚实守信的越来越多,“中国旅游”形象在不断优化、不断刷新。旅游不是一件小事,不仅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实际上还是测试社会文明与文化软实力的试纸。

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那么,出游的人们,不妨少些“任性游”、少些“特权观”、多些“文明游”。(流浪孤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