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私车公养”,关键在“行踪”二字
2016-06-14 09:10:50 来源:汉网

此外,多地还发现存在“私车公养”现象。贵州省纪委通报,毕节市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办事处翠西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胜、副书记王贵全违规使用集体资金为私车加油卡充值。江西省纪委通报,铜鼓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瑞荣将单位公车油卡交给妻子周某供家庭私车使用,先后6次用公款为该油卡充值共计2.6万元。(6月13日人民网)

所谓“私车公养”,简单的说,就是用公家的钱,养自己的车。随着近年来公车管理制度的完善,公车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公车私用”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尤其是车改的来临,更使得一些习惯于“揩油”的人大呼“官不聊生”。然而,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东方不亮西方亮”,另一种“车轮上的腐败”悄然兴起,那就是“私车公养”。

和“公车私用”相比,“私车公养”对于某些人来说,更是一种“福利”。还有什么比花公家的钱,给自己的爱车“开小灶”更幸福的呢?开自己的车上下班,再也不用因为担心被举报而把号牌藏起来了,用公款加油,再也不用担心油价上涨而舍不得自驾游了!

相信大家都明白,“私车公养”一旦泛滥成风,必定会比“公车私用”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同一个单位也许只有一辆公车,单位的员工合起来却可能会有一百辆私车!每辆私车只要“小打小闹”的揩揩油,所耗费的公款加起来,一辆公车就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没命的奔,也是拍马难追!

所以,我们务必要在“私车公养”出现之初,就将其苗头掐断。不过,在正常的办公环境下,私车公用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在很多单位,尤其是相对偏远的乡镇,打的出行是不现实的,公车的数量又屈指可数,所以单位不可避免的要借用公职人员的私车去开展一些工作,诸如处理紧急事件、下乡、送文件等等。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给了“私车公养”逞威的机会,毕竟单单从入账发票、报销凭证等可查阅资料上,是很难看出这私车到底是为公家“分忧”,还是给私人“出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破解这个困局呢?

笔者认为,其关键还是“行踪”二字上。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由市级以上政府出资建立、运行一个派车平台,所有的私车都可以入驻该平台。公职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出行之前,登录这个平台,记录下自己的出发地点、目的地、事由,然后利用GPS定位记录下整个行程、耗油量,计算出油费,由单位根据平台上记录的数据,在适当的增加车辆磨损的补助,给与报销。那么“狮子大开口”和“移花接木”式的报销就可以避免了。

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公职人员用私车办私事,比如接送自己上下班,再去报销怎么办?这就要求派车平台提供记忆功能了,上级纪委、财政、审计部门拥有随时调阅某次私车公用型派车的记录,那么,你如果是A市的工作人员,总不能经常在B市出现吧!而且,一个人公用派车的起点或者终点,总不可能经常都在其居住地附近吧!只要留有痕迹可查证,自然而然的就能给某些人以震慑,使得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私车公养”,毕竟,纸里包不住火,总有一天要被曝光!(许尽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