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令而行岂非好过千百个“禁酒令”?
2016-06-21 09:02:49 来源:汉网

近日,安徽多个县市下发了“公务接待活动中严禁饮酒”的有关通知,并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工作。据了解,“省内公务接待(除外事、招商活动外)一律不准饮酒”这一要求并不只局限于上述县市,而是全省范围内的统一行动。(2016年6月20日《京华时报》)

禁酒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公安部曾要求过,军委也出台过,中央就控制公务消费也曾多次下发通知,可以说早已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但在一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禁酒令”,在全国也属罕见,其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大家期待。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酒在历史文化上承担的功能,甚至达到了国家更替、兴衰的高度。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历代著名酒局已是耳熟能详。所以,当酒与权力相交集,与人际关系联系在一起,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禁”字就能解决。

毫不避讳地说,以往大部分民众并不看好禁酒令,认为其只是一个好听的噱头。所谓“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肚量”,再难办的事,可办可不办的事,只要几杯酒下肚,就有了松动的余地。所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仍被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再者,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思想影响,即便禁令出台,但人们还是执着地认为还有打“插边球”的机会。

此次,安徽下发的“公务接待活动中严禁饮酒”的有关通知便是最好的佐证。文件中虽然用了“一律不准饮酒”的字眼,乍读之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看到了曙光。但“除外事、招商活动外”这个附加说明,无疑又让其公信力“大打折扣”。难道此“例外”不是在告诉那些胆大妄为、别有用心之人禁酒令还有“回旋余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如此类带有“例外”的禁令其效用如何还得打个大问号。要想真正做到“禁酒”且长久,除一纸无懈可击的禁令外,恐怕还得多管齐下。

一要在治标见效上下功夫。从严治党,关键在严。对胆敢顶风违规的干部,一定要严打、严惩,以正视听,决不能打和牌。所谓“杀鸡给猴看”虽不雅却很有效。二要在监督执行上使大力。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监督,而且要发动全社会监督。“朝阳群众”无处不在,让违规饮酒者置身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无处遁形。三要在建章立制上做文章。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公务招待的时间、地点、开支情况明细化,并定期进行公开。同时,把住公款阀门,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防止“小金库”,不给公款消费留下任何生存空间。

当然,从现实来说,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但,从长远来看,整治公款吃喝更应抓住人这个根本。要坚持不懈地对干部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日积月累,让大家养成行为自觉,水到渠成,自会无令而行。(文/落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