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黑名单出来了,然后呢?
2016-10-11 12:14:33 来源:汉网

国家旅游局10月9日公布2起不文明旅游行为案例,将两名游客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乍看之下,好似国家对旅游不文明的整治越来月严格了,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应该得到了很大的约束。但是仔细一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已超18个月,上榜黑名单的人数竟然只有20几人,而即便是已经上了黑名单的游客,其旅游、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几乎都还在关照通、车照坐、景照玩、事照办,黑名单的实际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不禁让人大感失望,旅游黑名单是出来了,然后呢?

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已成社会共识,但因缺少完善有效的采集、认定、惩戒机制,上了行业或者地方旅游“黑名单”的人多数并未受到“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实际惩处。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榜游客往往只是声誉受点小影响,顶多找工作是遇点阻力。而游客的“传统不文明行为”——比如,乱刻乱画、乱爬乱踩、乱扔垃圾等等,依然在各景区随处可见。这与相关部门执行“不给力”,景区旅行社“不上心”,监管部门“不作为”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国人的旅游文明素质提升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旅游黑名单制度是真的不能再流于形式。

首先,应整合旅游黑名单体系,加大共享度。把各层面、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黑名单整合,并统一黑名单的门槛、标准、时限、惩戒措施等,使“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实际惩处真正的落到实处。

其次,完善相关认定及信息采集机制。对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要进行“零容忍”,不能因为对方说好话就“放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公众误解。另一方面,扩大黑名单的取证范围,如摄像头监控资料,网友提供的视频、语音、图像以及证言等等都可作为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再次,增强制度刚性,加强惩戒力度。可以借鉴国外的方式,将旅游不文明行为从立法层面做调整,情节严重的移交给警方等部门进行查处、起诉。加大对“黑名单”内人员的惩罚力度,同时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文明游客行为行政处罚权限。

当然,我们也承认到旅游黑名单制度真正起效,可能还需要些时日,但既然有了这样的好制度,就应当不断完善,加强执行,增强其有效性和威慑性,让其真正的发挥作用,而不至于沦为“花瓶”。(张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