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佳酿变凉水,谁在“贼喊捉贼”?
2016-11-22 11:20:07 来源:汉网

11月15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经营饭店的李先生向警方报案称,最近发现客人自带的茅台酒和店里仓库的茅台酒均被掉包,价值65000元钱左右。10月30日,郑州市公安局郑东分局成功破获此案,抓获嫌疑人21人,涉案金额60余万元。而饭店的15名服务员中,就有14名卷入其中。(11月20日《郑州晚报》)

因此,这是一出“里应外合”外加“吃里扒外”的闹剧。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法律,没有看到监管者理应尽到的责任。消费者如同一块肥肉,被众多黑手把持,榨取利益。

发生在饭店的名酒掉包,或客人所为,或店方“操盘”,都并不鲜见。就店方因素而言,依过往案例,大多是个案而非“群演”,似这般大动作,大规模的还属首例。。因而,揭开它不光彩的“盖子”,弄清其中原委,对饭店,对客人,以及对不肯同流合污的服务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都不失为前车之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事构成要素,一是“保质保量”的假酒来源,二是可靠的出手渠道。事实上,正是一名不法商充当了这样的“掮客”:一手提供每瓶成本不过200来元的假酒,一手则以400元的价格回收真品,转手即可获利400元,而服务员每瓶也有足足200元的进账。于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之下,奸商和服务人员相勾结,蛇鼠一窝,里应外合,在一场真变假的闹剧中大快朵颐,不能自拔。

“不尽长江滚滚来”。虽然不免污泥浊水,但生活还要继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主席曾经说过,对好事要学习,对坏事要从反面去学习。作为一个重要案例,这场“传染病”如何遏制不蔓延,如何从源头彻底查处,如何让清者自清的好人不吃亏,让无辜的消费者不吃亏,是管理者所要深思明见的课题。(兰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