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2017年4月26日报道了"土肥站长"王家祥服务三农近20载, 从“门外汉”变成大专家的感人事迹。王家祥同志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助推一方经济向前发展,不愧为基层好干部、人民好公仆!同时,王家祥同志以实际行动指明了搞好三农问题的方向与道路。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关键就是要搭建好农技支撑平台,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建成,将大大激发基层农技人员投身“三农”、服务“三农”的热情,也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科技得以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再攀新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前沿阵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
运用“机构稳定、机制创新”两条腿走路,改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首先应将农业公共服务经费和知识更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保障农业公共服务事业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基层在职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二是要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他们承担农业科技项目,使他们在科技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材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及时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服务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农业、农民、农村,是“三农”问题的三个关键词,这三者密不可分,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搞好“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呼吁更多的有志、热血青年,扎根农村、投入农业,充分依托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去深入的了解土地、摸熟“门道”,在广袤的大地上挥洒青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