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党徽亮出信仰闪耀责任
2017-05-18 18:00:54 来源:汉网

日前傍晚七点,笔者信步河畔,见一彪悍男子拉住一名骑电瓶车的中学生,要其赔偿“汤药费”,此时围观者众多却只有一名女生挺身而出说其碰瓷,为这位素不相识的中学生力证清白。直到女生掏出手机预备报警,男子才悻悻而去。女生身体小小,却能量大大地保护了学生免受侵害。

此时,人群中有各种议论声,包括对碰瓷者的讨伐和对挺身者的褒赞。“哦!原来她是党员!难怪打抱不平。”“那红色的是不是党徽?不正是标志吗?”一番话让围观群众纷纷回头,将目光投向了女生佩戴的党徽上。女生羞涩地笑了笑,转身离去。群众的点赞声却在她身后此消彼长……

也许,路见不平就是该女生的日常性格;也许,仗义发声就是此女子的本能反应,但在此刻,她不只是自己,她带出了一个群体,她引出了一种身份,她为中共党员迎来了一次组团称赞。顿时,一种惭愧弥漫开来。我揣在兜里的党徽突然让我很难受,我似乎顿悟了些什么。

其实今年以来,单位通过“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意识,却让部分人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多此一举,过度形式。此刻,作为旁观者,方如梦初醒般地找回了某种责任感。原来,不是党徽尴尬了我,是我配不上它;原来,作为正能量的见证者,不仅会敬佩动容,还能提高集体荣誉感;原来,亮出身份的帮衬行为,不仅会收获正义,还能传递干群情谊。

我不禁想起1974年国庆上映的电影《闪闪的红星》,足足影响了三代人。它以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代表着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那些矗立在我们身边,永不倒下的红军战士。一颗红星承载了一腔赤诚,一颗红星铸就了一心向党的情怀。

“戴上党徽,感觉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这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党员干部的心声。之前懒散倦怠,现在雷厉风行;之前易燥易怒,现在笑脸迎人;之前迟到早退,现在请愿加班……同事之间笑侃,“我可丢不起这人!现在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员团队,我怕8800万党员视我为敌。”无论是红星还是党徽,都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佩戴党徽只是一个动作,却时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铭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带头承诺践诺,勇于担当作为。党徽如天罡,指引党员干部明辨是非、认清方向;党徽似火炬,照耀党员干部勇往直前、一路康庄。

在四川藏区,有些房屋上插有红旗,有些则没有。原来有红旗的家庭中有中共党员,在藏区同胞眼中,中共党员是一块金字招牌、一张名片、一盏明灯。优秀的党员干部,即便不兼具“坚强性格”与“坚实脊梁”,也至少应当立场坚定、勇于担当。党徽并非桎梏,而是警钟,为党员干部点醒指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历史使命;党徽佩戴并非流程形式,而是监督约束,为党员干部更好地规范行为,恪守职责提供了舆论环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何为精神?何为信仰?何为人生方向?我们说,战争年代,精神让干群凝聚同力,信仰让子民不畏生死,共同的人生方向曾经支撑着仁人志士,密切着军民身心,如今抵抗着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激励着华夏儿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党员佩戴党徽,看似小事一桩,实则意义非凡。通过“方寸”党徽约束行为,明确责任,使党员的形象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年多来,党员干部通过“两学一做”活动边学边做,边做边思,待回头检视之时,干群同享喜悦,满满尽是硕果。(谢睿菡)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