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是叩开贫困户心门的“钥匙”
2017-06-21 09:06:26 来源:汉网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质朴、平实的“大白话”来表达思想,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6月19日 党建网)

乡音连着乡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话,当我们漂泊在外,能够听见与自己一样的口音时,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大白话”就有这样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四十多年来,与老百姓打交道一直说着“大白话”:“接接地气,充充电”、“我入队时心怦怦跳”、“暖和不暖和”……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如爷爷、伯伯、邻家大哥。这样的人叫人如何不爱戴?今天,扶贫干部也需要说这样的“大白话”,让贫困户感受到温情。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这还不简单。”这样想就错了。所谓“言由心生”,能够说出老百姓爱听、中听的“大白话”,必须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大心脏”。

首先,“大白话”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语言,没有到过那里,没有与那里的群众打交道的经历,怎么知道他们常说什么话,如何说话,喜欢听什么话?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有如此丰富的“大白话”,正是因为他有过在基层工作的经历。

其次,“大白话”要入境如情,就必须走心。当前,脱贫攻坚越来越深入,不融入贫困户,工作就难开展,这一点广大扶贫干部都意识到了,但并不是都能从习近平总书记那里学以致用。一些人说“大白话”不是生搬硬套,就是鹦鹉学舌,听起来别扭,很是尴尬。这就是没有把自己融入贫困户,试想:不愿意与贫困户握手,嫌凳子脏,饭不好吃的干部,能够说出多少饱含深情的“大白话”呢?

再说了,一部分扶贫干部长期坐机关,官腔官调说习惯了,一些大学生又没有农村工作生活的经历,在如何说“大白话”的问题上,普遍都没有基础,这也需要好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大白话”。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何干好扶贫工作是“技术活”,检验的是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说好“大白话”,是一门艺术,检验扶贫干部的智慧,虽是“一句话的事”,但绝不可“小视”。群众听其言,喜形于色,说明干部的话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万事开头难,干部说话时用心用情,打开贫困户心结,这是搞好扶贫工作的良好开端。当然,话要好听,只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实干,干才能助力困难群众脱贫。(文/黄金鑫)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