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记者们竖起耳朵认真听讲解。
当小记者活动遭遇世纪大寒潮,晨报小记者的表现是——果断选择“不请假”。比如1月23日下午,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的奥秘”青少年科普馆里,二十多名晨报小记者踩着积雪、顶着寒风如约到场。“老师,都说今天见面的都是真爱,今天不请假的都是晨报小记者团的真爱。”要知道,这可是科普馆2016年度首场公益活动呢,等待晨报小记者的,不但有讲解员李静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还有血液中心送给大家的精美奖品。好学的晨报小记者将李老师团团围住,不时提出问题,又满意地在小本子上记录下答案。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增长和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
小记者参加活动要献血吗?
当然不!献血年龄是18-55岁
“妈妈本来是不同意我报名这次活动的,理由是担心会要求小记者现场献血。”一见李静阿姨,一位小记者就迫不及待地诉说着自己的疑惑。“哈哈,当然不会啦。”一块关于“献血流程”的展板前,李老师请大家找出对献血年龄的要求。“找到啦,献血前先要登记,不但要求年龄是18-55周岁,男女体重要求也各不相同呢。”这位小记者赶紧埋头记在了小本子上,回家解除妈妈的担心。“这么说,我还不满足条件呢。”一位陪同前来的小记者妈妈说:“男性献血者体重不能低于50kg,女性不能低于45kg,看来献爱心光有爱还不够,要先强健自己的体魄,才能更多地帮助他人。”
怎么知道我身体里有多少血液?
这台神秘的屏幕能告诉你
李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了血液的生成和成分,“在血液里和平地生活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这四个大家庭,号称血液的四大家族。像血液中的红细胞,平均存活时间只有120天。”“啊?”小记者惊讶地叫出声来。“不过别担心,在部分红细胞死亡的同时,有大部分红细胞又生了出来,所以小朋友们要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可以帮助红细胞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来。”这时,李老师向小记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哪些食物中含有铁元素?”看来小记者对饮食不够关注呢。李老师给出答案:“动物肝脏、菠菜、蛋黄等,都是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每个人身体内的血液是相同的吗?”又有小记者提问啦。“当然不是,看看这台神秘的机器,不但可以测量身高体重,还能测量你的血液呢。”小记者们排队依次测量,并分享、比较着自己的结果。“通过我们三个人的测量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血液量和体重成正比。”一位小记者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总结的不错,人体血量为体重的7%-8%。”李老师向这位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最稀有就是“熊猫血”啦?
P型血比“熊猫血”还稀有千倍
对于小学生,“熊猫血”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可是在“血液的奥秘”青少年科普馆,小记者们第一次听说了一种比“熊猫血”还稀有千倍的血型——P型血。通过李老师的讲解,小记者得知:P血型系统是区别于ABO型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之外的一个血型系统。P型血为P血型系统的一种罕见血型,表现为缺失所有P血型抗原,为隐性遗传,且基因频率非常低。据现有资料查证,在欧洲每百万人中有5.8例,而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P型血与俗称的“熊猫血”相比,也只是它的千分之一还不到,是极其罕见的血型,目前在国内发现近十例。2015年8月5日,江苏省血液中心300毫升的P型血,历经30个小时,900公里,运送至天津救助了8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文昊。
为什么献血免费,但用血收费?
用血免费,收的是保存、运输费用
“为什么献血免费,但用血收费?”有位家长问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对,你提到的问题,是不少市民的心头疑惑,”李静说:“众所周知,血液离开人体后,便不再鲜活。经过分离的血液被送往成分制备室,经过病毒灭活、白细胞过滤、血浆快速冷冻等一系列处理,再被送入储血库储存起来,时刻准备挽救患者生命。血液的保存、运输都有着严格的环境要求,用血还是免费的,收取的只是保存、运输的费用。”
献血后身体素质会变差吗?
南京登顶珠峰第一人也无偿献血
“老师,我家住在大行宫附近,那里常常停着一辆献血车,记得一次爸爸要去献血,妈妈不让,说献过血身体素质就变差了,这是真的吗?”一位小记者非常关心爸爸的健康,提出疑问。
一块主题为“来自珠峰的问候”的展板前,李老师向小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同事——顾坚。“作为一名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顾坚多年来坚持体育锻炼,参加无偿献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无偿献血是无损身体健康的,2012年5月19日10:00,顾坚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南京成功登顶珠峰第一人,也是第一位成功登顶珠峰的无偿献血者。”
一位小男生神气地告诉李老师:“等我年满18岁了,也要去献血,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来源:新华日报网 文/图 通讯员 李静 记者 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