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李蓓 柳聪)2017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再次将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两种未成年重大疾病人道救助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内容,而且支持武汉市红十字会建立常态化人道救助机制。
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示,为保持这一人道救助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实施的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在救助疾病的种类、申请的条件、途径和程序、审核的流程、救助的金额及其救助金发放的形式和要求等方面,与往以相比基本不变,所不同的地方主要集中年龄和审核程序方面。年龄由过去的0到14周岁扩大18周岁,第二个变化就是可以重复申请救助,凡是在过去救助之后,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可以继续向这个项目提出申请。
此外,今年也首次将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纳入对救助对象资格条件的审核程序。为了更加精准的救助那些最需要得到救助的重大疾病患者家庭,自2017年起,凡向市红十字会提出重大疾病人道救助申请的患者,都需要填写《武汉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将通过政府云平台,对家庭的财产进行比对核查,凡是没有填写授权书的,将被视为自动放弃救助资格。
从3月1日起,武汉市及各区红十字会将正式启动受理患者申请。患者家属可登录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博爱江城”(love-in-wuhan),详细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救助对象和条件:
(一)本市户籍、申请救助2017年1月1日未年满18周岁、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青少年、儿童;
(二)在以下七家医疗机构接受住院治疗: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患者家庭已无能力继续承担患者后续治疗费用,且拥有的商品住房面积不超过140平米,无非谋生用私家车等;
(四)同意接受家庭及患者相关信息网上公示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
救助金额:
1、白血病患者一次性救助金额为5万元;
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次性救助金额为3万元。
3、已申请获得救助的患者,如后期进行了骨髓移植治疗,可再次申请骨髓移植救助金5万元。
资金来源:
救助资金来源于财政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市红十字会建立重大疾病人道救助专项资金账户。社会捐赠资金和救助资金使用情况,市红十字会将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博爱江城”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市民也可以登录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随时查询。同时,接受审计部门专项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捐赠方式:
为了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爱重症患儿,扩大项目社会知晓度,汇聚各方爱心善意,本项目接收社会捐赠,善款将全额用于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
(一)可以到市、区红十字会捐赠;
(二)可以通过银行向项目设立的专门账户转账的方式捐赠;
(三)可以通过邮局汇款的方式捐赠;
(四)可以进入武汉市红会官网(http://www.wuhanrc.gov.cn),点击在线捐赠;或关注市红会公众微信号“博爱江城”点击公益捐赠;
(五)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市、区红十字会可上门办理捐赠手续。
项目监督:
(一)三十名社会评审监督员负责参与救助对象资格的审查和入户调查,并对救助活动全过程实施监督;
(二)邀请媒体作为第三方全程参与本次救助活动,公开所有与救助活动相关信息,加强舆论监督;
(三)通过互联网及时公布救助者信息、社会捐赠资金使用和救助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四)市红十字会设立专门监督电话(027-82930286),开通官方新浪、腾讯微博(博爱江城),接受社会各界询问、质疑和举报。
链接:
回顾近年来我市未成年大病人道救助工作从无到有,关注人群年龄逐年放宽,涵盖病种定位精准,投入资金同比递增,救助体系日渐完善并形成常态化:
从2009年起,“武汉市青少年大病救助基金”开始由武汉市红十字会牵头筹备,至2011年共筹集资金220万元,其中武汉市财政局垫支200万元,武汉市慈善会捐赠10万元,武汉市红十字会划转10万元;
2012年,武汉市红十字会曾征集50个贫困家庭分别给予3万元人道救助金,共发放150万元,对象是0至14周岁的青少年恶性肿瘤患者;
2014年,武汉市儿童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共救助重症患儿120人(0至6周岁,白血病患儿33人,脑瘫患儿87人),发放人道救助金252万元;
2015年,武汉市儿童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救助患儿61名(0至14周岁,白血病患儿52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9人),发放人道救助金2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