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人】“红色”夫妻:12年来两人累计献血149次
2017-08-19 02:57:21 来源:华声在线

“红色”夫妻——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周智仁、黄月英夫妇

\

正在献血的周智仁、黄月英夫妇。(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记者 周怀立

“再有4个月我就满60岁了,按规定不能献血了。我已告诉血站的同志,这几个月有需要B型血血小板的,通知我。”说这话时,记者面前的周智仁语气中透着不舍和遗憾。他接着说,“我不会离开志愿者队伍,自己不能献了,还可以动员别人献。”

大爱夫妻齐捋袖

周智仁和妻子黄月英都是株化集团退休职工,工资微薄。面对清贫的生活,周智仁本来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到其他企业去,但他没有,而是与妻子一起投入到无偿献血的“红色事业”中。

夫妻俩还清楚记得,那个与“红色事业”结缘的日子。

“2005年7月17日,我们两个人逛街,来到株洲市中心广场时,发现那里有一个献血屋,我们不约而同走了进去。从此,我们就与献血屋结下不解之缘。”周智仁说,“那一天,我们意识到,我们献出的血液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呢?”

无偿献血,使周智仁夫妻找到了生命的新意义,他们决心坚持下去。这一坚持就是12年。12年来,周智仁累计献血70次,黄月英累计献血79次。

“她的血小板计数比我好,我的血小板计数有时候不合格,所以她比我献血次数多。”周智仁解释道。

周智仁的血属B型,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血型,其血小板就比较宝贵,能够救人之急。

2015年1月27日,株洲市天元区一个25岁的女教师突发病毒性心肌炎,引发重症败血症,急需B型血血小板,心急如焚的家人向社会求助。得到消息,周智仁立马放下手头的事,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了2个单位的机采血小板。

像他这样的机采血小板,每采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但他毫无怨言,多年来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血站。

12年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使周智仁、黄月英这对“红色”夫妻声名远扬。在2012年至2013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评选中,夫妻两人均获得金奖,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永不褪色“红马甲”

株洲市石峰区清石广场北侧,有一间整洁的红顶平房,这是周智仁作为献血志愿者的岗位所在——市中心血站清石献血屋。

2009年,经过严格培训和审核,周智仁穿上了株洲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红马甲。本来,他想带妻子黄月英一起加入,可双方年迈多病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小孩需要照顾,黄月英只好留在家里,而全力支持周智仁。

多年的经历,使周智仁认识到,做一个志愿者比做一个献血者更难。

“我当志愿者后,找10个人做工作,最后有2个人参加无偿献血就不错了。有时候,还没有说上几句话,别人就不耐烦了,甚至恶言相对。唉,这里面的甘苦一言难尽啊。”周智仁说。

最让周智仁难以释怀的,是他的一个亲戚,人年轻,身体素质好,就是不肯献血。因为经常见面,一见面周智仁就上前做工作。但整整10年过去了,这个亲戚竟然一直不为所动,使周智仁感到“很受挫折”。

即使如此,周智仁从没想过放弃。他有一个朋友,开始也是态度“顽固”,怎么也不肯参加献血。周智仁时而去拜访他一下,拉拉家常,“顺便”谈谈献血的好处。就这样,一晃3年过去,突然有一天,这个朋友主动对他说:“走吧,去你们的献血屋吧。”

小小献血屋,鲜艳红马甲,成了石峰区清石广场一道暖心的风景。受周智仁等人影响,当地献血者、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从开始每天1至2人逐步增加到现在每天10人左右。

有一个叫何丽华的市民,在周智仁感召下,不但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现在每个周末还带着小孩来做义工,说是“要让孩子从小感受爱的氛围”。短短几年,周智仁的志愿者服务分队已从原来6个人,发展到33个人。

■点评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因为这种精神,周智仁夫妇选择了无偿献血这一“红色事业”。因为这份事业,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从对物质的追求转换成更多的是对精神的追求。因为这份追求,他们本来平凡的人生闪现出不一样的光泽。

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保有爱心,就会获取更多、更高层次的充实和“愉悦”,就会使自己平凡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