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记者
小清新男
说千变气象,聊原味生活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昨天早上7点46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
霜降,是一个很独特的节气和气象,不是从地升,亦非自天降,却是深秋与初冬的分野,青涩与衰黄的界限,秋收与冬藏的过渡。
对霜降的最早感觉是凄清寒凉。小时候,大人犁田种麦,地头田角的土包常用锄头刨,用铁锹拍,然后撒上种子。夜幕降临时,露水披在身上,明显有霜冻的感觉。夜月高悬,空气格外清凉,那时常常把正在晒的稻子垒起来,用稻草盖住,然后和小伙伴在草垛下数星星,看月亮。
稍大些,知道了霜降是个重要的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农谚至今还能背诵。正是从这则农谚始知每年10月23日前后就到“霜降”了。后来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和三国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陆游《霜月》中的“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等等,加上工作后自学了很多天文知识,才真正明白为何在霜降天气越来越冷,露水会凝结成霜。
晚秋天空云彩少,地面如同揭开被子,夜晚散热很快,温度骤然下降到0℃左右,靠地面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最终变成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民谚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按照节气划分,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即将画上句号,再过十五天将迎来“立冬”。古人认为:“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而露是润泽,霜是杀伐,正所谓“霜以杀木,露以润草”。霜降见霜花儿,立冬见冰碴儿。霜,代表了上苍对待万物的态度由慈到严的转变。
我们以凌霜傲雪形容性情的坚韧,以饱经风霜形容岁月的磨砺。四季的存在,正是大自然奇美画卷,它用365天的生生不息,为我们谱写一幅幅人生历练。
秋寒起,霜降来,冬来临,去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