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向洁通讯员徐卉)“当爸爸妈妈老了,你会怎么办?”“我……”日前,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四(9)班的部分学生随父母前往硚口区丰竹园社区养老院参加“情暖夕阳红”公益实践行活动,被问及上述问题,半数孩子答非所愿令父母心酸。
27日下午,硚口区丰竹园社区养老院里热闹非凡,在住的51位老人与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四(9)班的20余个家庭结成“欢乐对子”。孩子和家长们不仅为老人们送来营养可口的食物,陪老人们聊天,还现场展示了武术操、拉丁舞、乐器合奏等才艺,看着老人们开心得合不拢嘴的模样,孩子们表演得格外带劲儿。可是,当看到有些老人或因病痛折磨浑身颤抖或卧床不起无法自理,不少孩子露出惊恐之色,甚至快速撤离老人的房间。
“如果爸爸妈妈老了,也变得面容枯槁、老态龙钟,你会怎么办?”活动中,一位妈妈感慨之余试探性地询问自己的女儿,眼中满是期许。意外的是,女儿突然往后退了一步,“那太可怕了,我会离你远一点。”妈妈顿时垮脸,直言孩子的答复令她很心酸。同样心塞的还有一位爸爸,称女儿让他好好锻炼身体,否则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她也帮不上他。
记者随后就同一问题采访了在场的学生。其中,有一半的学生表示难以接受,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有学生直言那个时候自己很可能在国外学习工作,无法守护在父母身边;还有学生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因为父母的身体很棒;只有少数几位学生称希望陪在父母身边,像小时候父母守护自己一样守护父母。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于先生表示,这次公益活动不仅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体会,也给家长们上了一课。女儿说等他老了,正是她学习工作正忙的时候,不一定能时时守在他身边,但会尽量抽空多陪陪他。女儿的回答令他联想到自己,父在山东儿在汉,能够守护左右的日子真不多。今后争取能常回家看看,平时多打打电话对老人也是一种慰藉。
四(9)班班主任谢娴表示,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基本上被各种校外培优所束缚,反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总觉得父母长辈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组织这次公益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人生百态人情冷暖,弘扬中华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接下来班级会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我为家人做件暖心事”的电子档案,通过照片、文字的形式一步步记录“爱心树”的成长。
孩子反应正常
家长需言传身教引导
武大特聘教授、原华师一附中高级心理辅导教师尹邓安认为,在面临“当你老了”这个问题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却实在没什么心理准备。当近距离接触到一群体弱多病的老人后,再面对父母提出的这个问题,内心实际上是极其复杂的,他们既心生怜悯又感到无措,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对于孩子的答非所愿,家长不必心酸责难,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加以引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