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喻莉实习生张颖)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从12月5日起,晨报向地铁族发起了“地铁改变生活”故事征集,并先后刊发了16个代表性人物的故事。活动开始20天来,系列活动和报道已引发76万市民及网友的点击和评论。市民感叹,地铁让武汉市民生活发生大变化,主人翁意识增强。
76万网友热议“地铁改变生活”
12月5日,征集活动正式开始。随后,晨报在工作日以每天一个版的篇幅,将地铁建设者、设计师、安检员、交通规划师以及地铁族等16位代表人物的故事呈现出来,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了地铁改变生活带来的变化。16个故事中,地铁过江、吃货沿地铁寻美食以及地铁易居等故事,引发了地铁族的共鸣,点击率最高。
晨报的系列活动和报道推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地铁族等数十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地铁改变生活”成了网络热门话题,征集20天来,引发了76万网友的点击以及评论。
地铁员工:市民主人翁意识更强
武汉地铁“最强站长”姚婕对此深有体会,她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说明,地铁不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也让武汉市民主人翁意识增强。
姚婕说,12年前她成为武汉地铁的一份子,当时武汉仅有轻轨一条线,她被分配在宗关站工作。当时她的服务意识很被动,乘客找到她,她才会去服务或帮忙。后来地铁2号线开通后,她被调到了汉口火车站地铁站。该站客流非常大,大多都是外地乘客,其出入口也有6个,不少乘客不熟悉常犯迷糊,需要找她们问路或帮忙。在工作中她发现,乘客不再像以前那样仅把她当成地铁的员工,这里乘客已把她当作了武汉的代表。她必须更加热情,更加强大。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熟悉了汉口火车站周边以及附近的地理位置以及公交信息,让她的服务更加到位。如今遇到老人、残疾人以及小孩等特殊乘客,她再也不会被动服务,而是主动上前帮忙。她希望自己的服务能给乘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为武汉点赞。
“市民更加热情了。”姚婕说,2012年地铁2号开通时,武汉晨报也入驻了地铁。随后,晨报每天给地铁族带来了大量精神食粮,不仅报道很多地铁感人故事,还将地铁知识一一分享,让市民的地铁知识得到了提升,很多市民也受到了感染。其间,武汉地铁集团与晨报发起的地铁志愿者以及先上后下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乘客乘车更加文明。
姚婕说,这几年,她在工作和服务中,明显感觉武汉市民主人翁意识更强了,能主动帮助困难乘客。在自动购票机旁,外地乘客不会购票,市民会主动帮忙;地铁站内,有人抢着上下地铁,市民会帮忙劝服不文明乘客不要抢行;乘车中,遇到困难群众,市民也会主动让座或帮忙。“地铁成了武汉的窗口,市民也随着地铁更加文明和热情。”
网友盛赞:“地铁带来大变化”
征集20天来,市民以及网友纷纷通过热线、微博以及微信的方式留言互动,活动收到大量留言以及小故事。参与互动的人群有老师、学生、白领以及退休工人等,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只有10岁。市民称,地铁让大家衣食住行发生大变化,乘着地铁幸福满满。
衣:市民吴女士说,她和小伙伴都爱购物,非常关注各商场的打折信息。以前过节,坐车逛街总堵在路上,她们一天最多逛两个商圈,让她们错过很多折扣高的衣服。如今地铁串联起武汉各大商圈,她们一天三四个商圈都不累,每次都收获颇丰。
食:网友“乐乐”说,商铺沿着地铁遍地开花,坐着地铁吃美食,不堵车,聚会也增多了。
住:网友“高文”说,他家住在青山,以前她觉得房子离市中心太远了,赶火车、聚会都不方便。可自从4号线开通后,他觉得城市的距离缩短了,想到哪都方便。
行:网友“叶子”说,地铁出行经济实惠,再也不会堵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