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武叶通讯员胡梦徐爱云
无需冲水的免洗洗手液即医护人员常说的“快消”,不仅是外出必备,更成辣妈对付“熊孩子”的好帮手。不过,一项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测试却证实,免洗洗手液,只能清除约一半细菌微生物。
3月16日,记者赶到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值班室时,院感办主任余萍正带领工作人员,随机抽查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在电脑前写医嘱的龙医生躲避不及,被逮个正着。只见医护人员用一只特殊的拭子,在其手心采样后置入荧光检测仪,结果显示,龙医生手部菌落指标为361。发现手上细菌超标,龙医生显得很难为情,他连忙到洗手池洗手,再次检测细菌值回到27。
“就摸了下键盘,细菌值就爆表,看来不仅要洗手还要消毒键盘!”看到检测结果高达4000,一名被抽查的医生惊得目瞪口呆,他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了三遍手,指标才回到合格范围。
月初,省卫计委发文要求,医护人员手上菌落指标应低于30,目的是减少院内感染,让患者更放心。为此,省中医院购置专门检测设备,对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查,结果不尽人意——当天余萍连续抽查不同科室的五名医护人员,手部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超标!
余萍介绍,手部细菌分常居菌和暂居菌两大类,前者很难通过洗手清除,好在它们一般也不致病。洗手针对的主要是后者,它们附着在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通过接触传播,易造成交叉感染。因频繁接触患者,医生的手往往比普通人更脏,要不断洗手。
令人惊讶的是,在医院和居民家中都很常见的免洗洗手液,清洁效果并不理想。当天,耳鼻喉科吴护士初次检测细菌值为248,她立即用随身携带的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再次检测指标仍高达139,以流动水洗手后,双手细菌值下降到12。出于好奇记者也接受了检测,发现洗手前手上细菌值为175,用免洗消毒液洗手后降低到83,在医生指导下以“六步法”洗手,细菌值下降到17。
对此余萍介绍,免洗洗手液通常含杀菌剂、抑菌剂、酒精和护手成分,从检测结果看只能降低约一半的细菌值,因为它虽能将部分细菌杀死,但因没有流动水冲洗,细菌碎片仍附着在手上。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首选流水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参照六步洗手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