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语言处方”患者都珍藏于心
2016-04-15 07:07:00 来源:武汉晚报

本报联合人民网、武汉市卫计委、武汉医师协会发起“寻找你身边的‘语言处方’医生”征集活动,引来了包括北京、青岛等地网友的热捧:推荐坚持写6年门诊日记的康复医生,讲述大专家坐小板凳看病的故事,敬佩每天3小时“话疗”治病的好医师……

一张张珍藏在患者心中的“语言处方”被打开,字里行间,透射出医患之间那一缕缕珍贵的温情。

她接诊时话比病人还多

网友“灵之舞”推荐

同济医院肾内科教授吕永曼

“以前去看病,两三分钟就被打发了,可这次陪我妈去找同济医院肾内科吕教授,候诊室看到她对病人不厌其烦地询问、观察,心里就踏实了!”昨天,网友“灵之舞”在本报微信平台上留言,吕教授看上去和她妈妈同龄,接诊时坐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板凳上,一手掐着腰,一手写着病历。

她经常抬头询问病人,然后若有所思地填写处方。“您这尿酸几个月没降下来了,最近都吃了什么好东西呀?”“到海南去玩,都是吃的海鲜?这些高蛋白对肾脏不好的人是有负担的,还会产生嘌呤,影响代谢……”说得病人连连点头,感觉他想到和没想到的,吕教授早都为他考虑到了。遇到话少的病人,吕教授更像挤牙膏似的,不停追问病情,就这样上午10点过了,才接诊到16号。“要是医生都能做到吕教授这样,我想病人的痛苦也会减轻许多。”

大专家为何坐小板凳看病?吕教授回答记者,刚开始坐在小板凳看病是因为腰椎不好,坐高了累,后来发觉这样跟病人交流,他们更放松,小板凳就这样一直坐下来了。

坚持写了6年门诊日记

网友“陈皮汤圆”推荐

普爱医院康复科主任周华军

“我觉得普爱医院康复科主任周华军是一位很会开‘语言处方’的医生,总能让患者乐观直面自己的病情。”网友“陈皮汤圆”在本报官微留下了自己的就诊经历。

一个月前,“陈皮汤圆”因为打球扭伤了膝关节,周华军俯身检查了他的膝盖,建议他做一个核磁共振检查。当时“陈皮汤圆”有些恼火,质疑周华军挑贵的检查让他做,但周华军没有生气,只是从旁边拿过来一个膝盖的模型,告诉他可能是半月板损伤,整整给他讲解了半小时为什么要做核磁共振。“他讲得很形象很详细,我就愉快地接受了检查。”

拿到检查结果后,看到“陈皮汤圆”有些担忧,周华军马上鼓励他:“莫怕,你就是一个受了点小伤的运动员,通过康复,很快就能回到人生的赛场上。”

昨天,记者没有连线到周华军本人,他的同事告诉记者,周华军医术精,但性子急,刚当医生时因为沟通不细致总接到患者投诉。但6年前,周华军开始写门诊日记,记录每天与病人沟通的细节,逐渐悟出了医患相处的窍门,他总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医生的一句宽慰,一句鼓励,会让患者更有信心、更积极去治疗。”

每天做足“话疗”功课3小时

网友“四道杠”推荐

市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江波

“江医生每次查房至少要四五十分钟,很擅长察言观色。前阵子我妈住院,我和老公都要出差,但想到有江医生在,我们就很放心。”昨天,网友“四道杠”在本报“武汉观”APP留言,江医生不仅医病,还医心。

江波查房时经常和病人“聊嗨”了。“婆婆,您是不是最近觉得心慌气短啊?”“出汗多吧,有点口干?”“睡眠质量也不好吧?”一番询问,让因轻微心梗而住院的刘婆婆直呼:“江医生真神!”

其实江波猜症状猜得这么准,是因为看到刘婆婆一直眉头紧锁,早就瞧出她心情不太好,有点焦虑。接着刘婆婆一股脑儿把自己的烦恼“倒”出来,原来是在和女儿怄气。江波给刘婆婆开了剂“宽心丸”:“您老这是急火攻心,怄坏了身体,自己吃亏,女儿着急。千金难买心宽敞,心一宽,病就跑了。”

聊家常还能治病?江波说,她这叫“话疗”。很多患者的症状来自焦虑情绪,解开患者心结,一些症状就会迎刃而解。粗略一算,江波说自己每天零零碎碎与患者“话疗”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

记者祁燕伍伟王恺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