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钟磬如)机器人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新闻,让大家对机器人有了新认识。上周末,郑达、林欣两位艺术家的艺术项目“后机器:想象HOLOS”在K11艺术村开展,他们用到了一些“智能化”的科技手段,探讨机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展品和观众的互动,让大家觉得“很好玩”。
这次的展品仅有5件,但筹备制作周期长达1年半。其中郑达的《机器的自在之语》用到了50个解码器、4个控制器,还有140米长的LED灯带,灯带制作成了悬空放置的巨型立方体。观众双手紧握传感器,其心跳频率就被录到了作品里,音像便能传出心跳声,灯带随着节奏闪烁。这样的声光电效果,让大家在漆黑的展厅里有种摇滚音乐会的既视感。
而他的作品《生理反应》则像巨型风扇,将1200个电脑冷却风扇拼成5块面板,直立摆放在展厅里。郑达更愿意把它叫做“声音雕塑”,他按照计算机中的“遗传算法”进行编程,1200个风扇会随着程序启动,功率峰值达到24000瓦。“这是一种机器美学的展示,机器人AlphaGo的赢赛,让大家对机器人产生好奇。这件作品给机器赋予生命,也可以看看机器如何面对人类生活。”
和很多装置艺术品不同,林欣此次的《有风的空间》展示了数字动画,三块巨大的屏幕上机器人随着风吹的声音幻化成成千上万只蝴蝶。“这件作品诠释了风是什么,通过触感和听觉把风的感觉展示给观众。”
作品《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