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08:09:00 来源:长江日报

勿以“勤汇报”

掩饰不作为

勿以“勤汇报”

掩饰不作为

□禾刀

近日听说这么一件“趣事”。一位机关单位的同志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结果非但没有因为勤汇报得到表扬,反被领导批评不作为,原因就在于这项工作本就属于这位同志职责权限范围之内。

要说,这位同志挨的这顿批评一点都不冤枉,明明自己权限内应该设法解决的工作,非得拿到领导那里,看似尊重领导,实际上既增加了领导工作量,同时也拉低了机关的工作效率。表面看个人忙得团团转,事实上工作在手头上仅仅是一个流程过渡,根本不过脑子,至少在他这一级没有调查没有研究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思考,他所做的一切只是起到“传声筒”作用,末了还会被群众视为办事拖沓,敷衍塞责。

一般情况下,勤汇报被视为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也是保持各级工作信息通畅的重要举措。但我们常说的勤汇报,是指那些个人经过穷尽努力后仍然无法突破,非上级领导决策而无法得到解决的工作。也就是说,作为一级工作人员,理当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工作内容矢志努力所不能,这才有必要汇报,或者是那些按照各项规定,必须及时汇报的工作。

努力不是想当然地瞎使劲,不是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更不是满足于听汇报打电话,还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资料,必要时还要学习借鉴相关单位工作经验。并不否认有的工作是重复的,但也有不少工作有其个性特征,如果不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抵近”调查,不可能掌握独到信息,即使拍板也会显得草率鲁莽,事与愿违,群众也不会满意,更主要的是错过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

一味“勤汇报”,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这不是落实工作的应有表现,而是推卸责任的行为,表面上看是“勤”,实际上是一种“懒”。或者说,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工作是否尽力,关键还是体现在突破难点,解决问题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责任担当重中之重。遇事就躲,有事就让,怕担责任,有了矛盾和问题满脑子只想赶快原原本本地上交,这显然不是有担当的表现。

如此说来,一个人是否履职,不能只看表面忙不忙,加不加班,关键在看工作中是否有责任担当,职责权限内的工作是否确实做到极致。没有做到极致,又何以谈担当?

(作者为武汉知名时评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