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化” 是城市发展趋势
2017-07-05 10:10:00 来源:长江日报

“中介化”

是城市发展趋势

□梅明蕾

前些天眼有不适,到协和医院看医生,提前在网上挂的专家号,依嘱上午八时前往就诊。七时刚过便到医院门诊部,很少去医院的本人顿感进到生意兴隆的商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导医台前排着数条长队,忧虑而焦躁的眼光四处可见。其时离医生上班还早着哩!

好不容易等到就诊,其间经历了检查、交费、取药等程序;排队、询问、上下楼数趟,我这好腿好脚的本地人都有几分疲惫,更别说外地来的重病号。看病难,这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吧。

所以有心人敏感地意识到了一种社会需求:陪诊服务。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地的公立医院,已推出针对高端人群的全程陪诊服务。武汉虽暂未有医院尝鲜,但一些中介机构已应运而生,患者通过电话或手机APP下单,便可享受一对一的陪诊。

细想下来,大城市出现陪诊服务是迟早的事。医院规模越来越大,门诊科室越分越细,楼房楼层越来越多。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外地患者,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自己该到哪一科就诊,往往到导医台咨询,得到的回答也不尽相同,常常因此耗费了不少时间。这时,病人就希望有一位专业的陪诊员,帮助自己完成挂号、检查、取药、交费的全过程,来改善不妙的就医体验。

当然,希望享受相关服务不等于随即兑现,关键在服务项目买卖双方的“性价博弈”。日前有本地媒体在多家医院随机采访了16位市民,其中11位市民表示不会考虑陪诊服务,主要就是嫌收费偏高。但受过训练的陪诊人员很可能一次服务就会耗上一天,加上前期开发和维持营运的费用,相关中介公司短期内也很难调低价格。

陪诊中介能否存活,说到底还要看这一服务项目的需求前景。话说老龄社会就在眼前,二胎生育全面放开,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会更加珍视。现在看来尚嫌奢侈的陪诊服务,很难说今后不会司空见惯。这也意味着,类似公司自有生存空间。要生存就会有竞争,公司为了生存得更好,总会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上动脑筋、打算盘。

陪诊中介的发展逻辑大体概括了大多中介服务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不妨挂一漏万地回望过往数十年间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社会“中介化”:相亲找婚介所,寻保姆到家政服务公司,买卖租房找房屋中介,旅游或投资移民也有相应的中介公司,甚至办理各种票证也有为之代劳的机构;而且线下线上互联互补,立体运作。总之,只要有人愿意花钱买时间,花钱买方便,便有人“产出”时间,提供方便。

“中介化”是社会分工日细的一个表征,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某种意义上,中介的兴盛与否反映了一座城市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当然,那得是一种健康、规范的“兴盛”。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