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 三次忘带作业回家
2017-09-28 07:09:00 来源: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邓小龙通讯员乐钢)26日晚,接儿子放学回家后,家住武昌的胡女士有些“崩溃”:儿子已是第三次忘带作业本和书本回家。“放学收拾书包不小心落在教室,只能我去取。”胡女士说,“还有一次我赶到学校,才发现他课桌抽屉里也没有,我只好在班级群里发寻物启事。”

丢三落四、动作拖拉、姿势不正……开学近一个月,许多小学新生“状况频发”,令家长们头疼不已。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学新生的“幼小衔接”只衔接了学科知识,却少了行为习惯养成。

“我每天都能在教室里捡到很多铅笔、橡皮,问是谁的却都说不是自己的。”江岸区首席班主任、育才越秀小学一年级年级组长陈娜说,小学新生表现的普遍问题就是对自己的物品没有收捡、丢三落四,书包里也经常乱乱的。别的同学已经拿出语文书在朗读了,有的同学可能还在书包里找书,完全跟不上节奏。

记者采访多位一年级班主任发现,今年小学新生中,上过“幼小衔接班”的不在少数,这从课堂上就能反映出来:“例如拼音等知识,大部分孩子都提前学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普遍不错。”但老师们同时反映,许多孩子在行为习惯的“衔接”上出了状况。

蔡家田小学教师张桂琴刚带完一届毕业班,本学期带一年级。她介绍,“‘站如松、坐如钟’应该是课堂上的基本坐姿,但部分学生坚持不了多久就不知道手脚该放哪里,个别学生甚至在椅子上‘葛优躺’。”青山区红钢城小学老师许莹说,经常看到一年级新生在学校哭鼻子,就像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升入小学,家长们在知识储备上花了功夫,行为习惯却没跟上”。

孩子出“状况”,家长们也普遍跟着着急。陈娜说,现在每天放学后,一年级班主任都会接到班里家长的电话和信息。对此,陈娜表示,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过程快慢因人而异,通常都需要一两个月,家长无需焦虑。“但这个过程也不是完全放手,家长可以做的事还有不少。”陈娜说,比如针对丢三落四的情况,家长要帮孩子在物品上写上名字,认识自己的东西,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个袋子里。像整理书包、穿叠衣物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做,这样才能尽可能缩短孩子的适应过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