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报国情怀“存储”心中<BR/> 把国产手机性能提升50%
2023-03-13 10:02:00 来源:长江日报

(上接第一版)

■不断研发“中国造”存储系统

“信息社会离不开海量存储”,冯丹说,她在20世纪90年代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市面上的存储系统、存储设备都被国外垄断,于是下定决心,选定存储方向。二十多年来,冯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断研发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系统、存储设备和存储芯片。

冯丹说,自己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科研灵感,比如,通过“将加工厂推到原料仓库”的思路,实现近数据处理,解决“存储墙”难题;通过“大海捞针不如让针自己跳出来”的思路,提出了“主动对象”的概念;根据政府“一站式服务”提出了“一栈式存储”的架构等,大大提高访问速度。

2004年,她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日夜“泡”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向最先进海量存储系统进军,“经过两年时间,我们构建的存储系统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存储竞赛中并列四强”。

依托国家863计划,冯丹担任海量存储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多家大型IT企业参与其中,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存储系统及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存储产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团队的成果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存储系统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从立项前的不足5%发展到如今60%以上。”如今,冯丹也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

仅去年以来,国内就有华为、海康、浪潮等数十家高科技企业向冯丹团队寻求存储技术合作。

“我和我的团队立志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我们和国内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存储芯片,未来将从根本上解决国产存储芯片‘卡脖子’问题。”冯丹表示,国家需求就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当下,存储系统的存储介质芯片仍是薄弱环节。

■体悟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冯丹提出了《关于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的建议》。去年全国两会,她提出的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信息存储产业升级为数字中国提供安全仓库、关于“东数西算”工程在湖北部署国家枢纽节点等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正在推进落实中。

“存储器和存储系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冯丹说,二十多年来,她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深深体悟到个人小我之于“国之大者”的人生价值,也深深体悟到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冯丹认为,应加快数据存储产业强链补链,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从战略高度重视数据存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数据存力指标纳入国家体系,尽快形成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和具体目标,打造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加快先进存力的开发与应用。”

她建议,制定独立的存储产业强链补链规划,构建存储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存储标准体系,牵引国产存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及国芯国魂产品应用,实现真正自主可控。

“做科研有时就像攀岩,选定了一个方向,每一步都要踏牢抓实。”如今,冯丹的团队已获中国发明专利120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完成国家标准9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一等奖4项,国际存储竞赛决赛奖1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