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过年吵架率高达25% 过年吵架到底为了啥?
2017-01-18 17:40:00 来源:武汉晚报

道歉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由于自尊心作祟,人很难认错甚至道歉,就算确实是自己错了,也无法向别人低头。新年伊始,不要把纠结不愉快甚至误会带到新起点上。所以,该化解的化解掉,该道歉的说声“对不起”吧。

伴随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年俗风味,两口子拌嘴升级为吵架,成为现实版的“年度大戏”。点开某论坛有关过年吵架话题的帖子,短短时间竟吸引了18050人次搬来板凳嗑着瓜子围观,发声者也高达300多人。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夫妻过年吵架率竟高达25%。节后,离婚率又骤增,已然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

夫妻没有隔夜仇,学会化解发生在春节期间的各种争吵吧。

过年喋喋不休为几何?

是为去谁家过年?是为孝敬爹妈谁多谁少?是为了莫名其妙的夹板气?还是为了推来推去的家务活?此时,过年就好像是一只放大镜搜寻着婚姻中的点滴“黑洞”。

1、有效沟通不畅型

“9点钟就得上我妈那去,你咋还不动弹?!”

“我屋子还没收拾完呢,要不你帮我干?”

“你今天非得收拾呀,那点破活儿啥时候干不行?”

句句指责、命令、抱怨。一年到头,夫妻二人静下心来相处,卸下了外界的面具,带着浓浓的爱意,准备营造出不受外界干扰的亲密关系。却疲于表达,误用了命令、指责、抱怨、哭泣甚至是愤怒来表达本意。其实,我们无非是想说:能不能多关注我一些、多认可我一些、多懂我一些、多陪我一些;在外能不能多给我点面子、多给我点尊重?能不能呀,到底能不能呀?

在错误的沟通方式下,“钱”、“去向”、“干活”、“唠叨”等便无辜地成为了吵架的爆发点,沦为夫妻缺少有效沟通的替罪羊。

2、苦苦索爱无果型

“一年到头了就给我妈买这点东西呀?”

“凭啥一边多,我妈为咱付出那么多?”

“你妈是妈,我妈就不是妈?我妈也为咱付出不少呀?”

女孩无非就是想要看,男孩是如何重视自己的,以验证“你是爱我的”。换个流行的词,索爱——索求被爱。无论在吵什么,背后都有一个声音:你爱我吗?

可“回你家过年”被解读成“你更爱的是你妈”;“给你父母花钱多”被解读成“你更爱你妈”;“当初你啥都没有,我嫁给你”被解读成“你应该更爱我”。句句都似乎在表明:你不爱我。

其实日常生活中爱的体现无处不在:也许是即时的问候,也许是疲倦时依靠的臂膀,也许是生病时焦急的目光,也许是深夜归来时守候的灯光,也许是精心准备的饭菜。就像一杯白开水,虽然淡而无味,但谁能说不需要它?

3、性格改造未遂型

“让你陪孩子,你又捅咕那破手机!”

“我怎么陪孩子还用你教!”

“那孩子让你陪成啥样了?!跟你一个熊样!”

成年后的行为是幼年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关系模式、家庭规则方面自然不同,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家庭的影子组成新的家庭,在不知不觉间复制着前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代代相袭,进入无法挣脱的死循环。

夫妻生活中,一方表现出父母般的威严,企图去教导、促进和帮助另一方时,爱就会受到束缚,造成心灵的伤害。吵架带来了无尽的痛,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具有释放压抑的作用。尽管表达的方式欠妥,却对亲密关系的修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婚姻经营,我们何去何从?

妙招1:及时叫停——情绪即将爆发,及时提醒自己沉一下,避免情绪过激。

妙招2:觉察痛点——问问自己“怎么了?”(看自己的情绪),“是什么让自己痛?”(看当下事件),“为什么会痛?”(看情绪背后的内心需要),“我怎么做能不痛?”(如何表达内心需要)。

妙招3:心灵回溯——可找人倾诉,也可自己理清情绪。不要把成长中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丈夫(妻子)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分清此刻和过去的界限,处理以往堆积的情绪。

妙招4:恰当表达——多用“我感觉……”造句,来表达真实感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