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么明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柯 摄
湖北日报(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柯)“上联:站位高、话不长、说实话、报实情、展实绩。下联:谋划实、言有力、现实景、出实招、动实情。横批:报告真棒!”1月18日,省人大代表、湖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丁么明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用一幅即兴对联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点赞。
“今年不仅政府工作报告文字简洁、文风朴实,从议案、建议、大会发言中也感受到代表们已牢固树立起‘四个意识’,越来越成熟。”丁么明在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同时,也表达了他5年来的履职感受。
谈及湖北科教事业发展,丁么明认为,湖北应该提高对创新驱动内涵的认识。他把创新类比为一个产品,企业和消费者是需求侧,高校和科技工作者是供给侧,交易侧是打通供需的链条,而处于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组成了利益侧,各方利益都应得到有效照顾,才能发挥创新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丁么明介绍,现在科技人员存在不能干、不会干、不敢干、不愿干的现象。不能干,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会干,是个人能力问题;但不敢干、不愿干,就与政策、环境、工作机制有关。不敢干、不愿干,说明科技人员有顾虑,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还不如不干。如何才能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在创新中的主观能动性?丁么明建议:“创新政策还有改进空间。”
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中的教育、科学技术支出,也是丁么明今年的关注点。2016年教育管理事务支出仅完成年度预算的71.1%,普通教育支出完成率为89.1%,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完成率36.7%,科技条件与服务支出完成率仅为26.4%。
“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不好,并不是因为投入大,花不完。”丁么明说,经费紧张是科教事业永恒的压力。他认为,高校和科研部门有钱花,知道往哪儿花,但不敢花、不会花是造成科教预算完成率低的主要原因。丁么明举例,高校需要建新教学楼、购买设备,但是又担心资金在使用当中会有不规范,所以干脆不建、不买。“这样不利于科教事业发展,还是需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明确资金使用路径,才能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