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名老村医的盼与忧
2017-02-03 15:31:00 来源:荆楚网

Image00001.jpg

仙桃市彭场镇汪赵村卫生室。记者 赵琳 摄。

Image00002.jpg

田金祥在卫生室坐诊。记者 赵琳 摄。

湖北日报(荆楚网)讯 记者 赵琳

  “田医生,您能不能来我家里一趟?我家婆婆的老毛病又犯了。”2月2日,正月初六一大早,天下着大雨,仙桃市彭场镇汪赵村五组的村民赵义武,焦急地给村医田金祥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田金祥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我马上来。”其实,当天他答应老伴去儿子家休息一天的。除夕到初六,他们一家人都没团聚过。

  儿子一早就从仙桃开车过来接他们,车已停在了门口。但是想着病人,田金祥决定先去看看。

  不到十分钟,田金祥带着药箱、骑着电动车来到了赵义武的家。患病的婆婆是赵义武的母亲曾婆,今年84岁。田金祥对曾婆的病情非常了解。很快,田金祥给曾婆挂上点滴。

  见到病人慢慢平和下来,田金祥决定去儿子家。

  与孙儿们相处了个把小时,电话再次响起。“田医生,我家的婆婆打完针之后还是呕吐,能不能来看下?”赵义武再次打通了田医生的电话。

  田金祥让儿子驱车把他送回了汪赵村。

  经过治疗,曾婆下午好多了,还吃了晚饭。赵义武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赵义武说,“我们做子女的,常年在外,只有春节才回来几天。平时老人生病了就直接打田医生的电话。”

  而田医生那边,虽然对老伴和儿子深感愧疚,但是看着病人情况好转,他觉得也值了。

  这只是他这个春节假期的一个缩影。从除夕夜开始到初六,他每天都会出诊,而且是随叫随到:除夕晚上十一点1例、初一3例、初二4例、初三8例……以感冒和肠道疾病居多。

  田金祥今年71岁,1968年经培训后在村医务室上岗,在村里干了49年。村里的老人,谁身体有什么不适,他了如指掌。

  他的儿子曾帮他联系过一处门诊,建议他离开。被他推辞了。“在这里干了一辈子,感情上舍不得。”田金祥说。

Image00003.jpg

田金祥向记者介绍新农合补偿政策 记者 赵琳 摄

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人打电话,他都随叫随到。他的电话,广为传播。不仅汪赵村,附近共升村、荷花村、新路村,很多村民都有他的电话。村医务室,一天有事不去,就会有很多爹爹婆婆上门找。

  坐在简陋的村医务室,田金祥说,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今年能建一个宽敞明亮的村医务室。现在的医务室,由民用房改造,已使用二十多年,走风漏气。

  除了条件简陋,人才匮乏的问题也让田金祥比较担忧。

  田金祥说,前些年有个小伙子,从医学院毕业后来村里干过一段时间。后来镇医院搞招聘,他考进去了,就再也没有年轻人来了。

  仙桃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地人称“彭场镇医院”)副院长沈华成介绍,整个彭场镇有村医126人,老龄化趋势非常严重。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六十岁以上的村医有四十多人。有部分村,村医去世后就没人接手。村民不得不去别的村看病。

  沈华成说,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基层的发展空间还大一些。但是转变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

Image00004.jpg

村民住院补偿公示栏。记者 赵琳 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