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发改委、市法院等41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正式向社会发布。今后将在更大范围内、用更大力度对失信被执行人加以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在乘坐列车软卧、高铁,发行企业债券,参评文明单位、道德模范等方面受到限制,令“老赖”不敢失信、不愿失信。
2016年6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草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备忘录》(征求意见稿),发给45个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经过反复沟通,反复修改完善,最终于2016年12月,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文明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41个单位和部门就针对违法失信的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达成了一致意见,联合签署并制发了《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武发改财贸〔2016〕829号)。
《备忘录》共提出30项惩戒措施,基本可以分为八大类:
●限制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
对失信被执行人设立金融类机构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设立商业银行等;
●限制发行企业债券
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民商事行为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作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限制发行企业债券、限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限制收购商业银行、限制融资授信等;
●限制招录(聘)其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对失信被执行人行业准入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成为海关认证企业,限制从事药品、食品安全行业,限制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非煤矿山生产等行业,限制招录(聘)其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限制担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重要职务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担任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限制担任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限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担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禁止参评文明单位、道德模范
对失信被执行人享受优惠政策或荣誉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申请补贴性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限制享受优惠性政策认定,限制参与国有产权交易,限制申报重点农业、林业建设项目、重点草原保护建设项目,禁止参评文明单位、道德模范,限制参与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评先、评优等;
●限制乘坐列车软卧、高铁
对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及其他消费行为的限制措施,例如限制乘坐列车软卧、高铁,限制住宿较高星级宾馆,限制在夜总会、高尔夫球场消费,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在一定范围的旅游、度假,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限制出境
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出境、定罪处罚的限制措施;
●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协助查询和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措施,例如协助查询失信被执行人身份、护照及车辆财产信息,查询海关认证资格信息,查询安全生产许可审批登记信息,查询渔业船舶登记信息,查询律师登记信息,通过“信用武汉”网站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
链接>>
33名“老赖”看守所里过春节
据新华社电在鸡年春节家庭团聚之时,武汉市内33名俗称为“老赖”的失信被执行人,却只能在看守所度过。
记者近日从武汉市中院获悉,春节前,武汉市法院集中开展“百日执行攻坚行动”,加大对“老赖”的打击力度,33名“老赖”春节前夕被处以司法拘留。其中有老赖节前从外地悄悄回家,却被执行法官逮个正着。
万某是武汉一家农业公司法人代表。这家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2015年被法院勒令支付原告王某5万余元,万某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随后王某向江夏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调查发现,万某公司有能力支付钱款,却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在今年1月16日向万某下达拘留决定书,对其处以拘留15日处罚。万某大年初五才被释放。
武汉市黄陂区法院负责的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王某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债务偿还义务,还逃往外地躲避执行。法院将王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禁止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春节前,王某偷偷购买普通列车票回武汉过年。在铁路警方协助下,法院在1月19日控制王某,并处以15日司法拘留的强制处罚。次日,王某家人就同意履行债务,与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据介绍,武汉市中院去年通过媒体曝光6批451名“老赖”,向公安机关移送追抓、拒执犯罪案件145件,其中5名“老赖”被处刑罚,360名“老赖”被司法拘留。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