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我闯过一道道鬼门关,如今是你们‘永不言弃’的大医精神让我再次度过鬼门关。”元宵节前夕,83岁的援朝老兵谢爹爹将一碗汤圆送到湖北省中医院心血管病科的医生和护士手中,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和悉心照料。
老人晕倒在路边众人伸出援手
2016年12月9日,家住棋盘街的谢爹爹在女儿的陪同下出门办事。下午1点左右,回家途径螃蟹岬时突然昏厥倒地,女儿吓坏了,一遍掐爹爹的人中一边呼救,在周围好心人和巡警的帮助下送到了附近的省中医院治疗。“在那之前,父亲因为头部缺血住过一段时间的院,刚出院3天又晕倒了。我以为是病情加重,吓得六神无主,在医院休息几个小时才基本清醒。”谢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父女俩决定,在医院观察一晚,如果没问题就办理出院。
医护同心让患者“起死回生”
当天下午5点40分,医院心血管病科值班医生高长昀副教授接到急救电话后飞奔向抢救室。原来,谢爹爹突然觉得胸闷不适,喘着大气,全身冒汗,逐渐失去了意识。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生命体征不稳定,手足抽搐,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可能。“当时患者情况十分危急,又是下班的点,不少医生都已经回家,单靠我们现有几个人的力量难以保证抢救成功”,高长昀一边实施抢救,一边让助理打电话向科室医生求助。
该科主任胡有志教授在家照顾生病卧床的老父亲,一接到电话,立刻往医院赶。随后肖金凤、王颂扬等医护人员也陆续赶来参与抢救。谢爹爹的血压持续很低,而且多次心脏骤停,抢救十分紧张。“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冠脉支架术,为患者的心脏搭建生命通道。但是患者心脏多次骤停,我们必须不停地电除颤,同时安装临时起搏器”,高长昀解释。同时,王颂扬医生为谢爹爹进行了5次电除颤;第6次后,谢爹爹终于恢复了心跳,手术很顺利。
全市合力助老人度过四道生死劫
“要不是你们的坚持,我这条命就捡不回来了。”谢爹爹醒来后,握着医生的手反复强调。然而,手术成功只是闯过第一道生死劫;随后,谢爹爹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大口大口地鲜血往外吐,还出现无尿、肾衰竭等急性反应。医生护士们加班加点的照顾、输血,并陪着爹爹做透析,最终谢爹爹终于逐渐恢复。“最难的是患者血压持续低,我们只能用多巴胺来调整,但是我院药房多巴胺的库存量远远不够,所以向全市兄弟医院求助,结合大家的力量才帮助患者度过最后一劫”,胡有志说。
八旬援朝老兵送汤圆表达感激
记者前往病房探望,谢爹爹气色红润,说话也铿锵有力。记者了解到,他是当年第一批抗美援朝的士兵,打过三八线到过南朝鲜,中过弹,负过伤。“那时候我命大,首长都说我命硬必有后福”,谢爹爹笑道,“这次我又经历了大劫难,不是我命硬,是医生护士们医术高、不放弃。”谢爹爹说。术后醒来后,病友们告诉他,医生那天晚上为了给他抢救,跑上跑下、无条件从家里赶过来,忙到晚上10点钟才吃晚饭,他十分感动。“如果不是王颂扬医生的第6次除颤,如果不是医生护士们经验丰富而且有决不放弃的精神,我可能就走了”。目前谢爹爹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得很好。为了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谢爹爹为他们送上了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的汤圆,“祝好人一生平安”。(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