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干部也是蛮拼的!20小时内三次下水排险
2017-10-10 18:1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雷巍巍、通讯员彭勇

47岁的朱从国是仙桃市杨林尾镇中岭村副村长。面对来势汹汹的东荆河秋汛,他在20小时内三次跳入冰冷浑浊的洪水中,全力排除险情,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抢险画面。

“干部就要冲在最前面!”

10月6日晚上11点,中岭泵站出现重大险情,抽水口出现渗漏,堤外洪水倒灌至水池内。

正在巡堤的中岭村副村长朱从国听到泵站抽水管内哗哗作响,神情骤然紧张。

“这个口子要是不堵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朱从国向一同巡查的村民王帮新说道:“你赶紧打电话叫人,帮我把手电筒打着,我下去看看什么情况。”

说罢,朱从国已将身上的衣服脱下,只身跑下水池平台。

此时,大堤上风雨交加,室外气温只有14℃,水下更是冰冷难熬。朱从国一个猛子扎了下去,潜入水里摸查漏水点。由于夜色较深,加之水温较低,给摸排工作造成很大困难。1秒、2秒、3秒……10秒,每过几十秒,朱从国就探出头来换一口气,稍作停顿后,又潜入水底。

接到电话的其他防汛人员纷纷赶来,朱从国的每一次沉潜,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年近半百的他,就像“浪里白条”,反复出没在水下。

20分钟后,朱从国顺利摸查到了漏水点,跃出水面的他一脸兴奋,向站台上的人群大声吆喝。见此情况,大家纷纷开始传递泥袋,给朱从国堵漏眼。

险情解除。朱从国上岸的时候,已是脸色苍白,嘴唇发紫,腿脚直打哆嗦。

“就你能耐,都这个岁数了,什么事都喜欢逞强。”朱从国的妻子红着眼圈埋怨起来。

“我是干部,关键时刻不冲在前面,别人怎么看我。”朱从国说。

“是我的问题,当然该我下去!”

凌晨3点,刚躺下没睡多久的朱从国,突然被手机铃声惊醒。

“老朱,快点来,泵站的管子又漏水了。”正在巡堤的村民文昌军声音急切。

朱从国一听,惊出一声汗来,浓浓睡意瞬间荡然无存。

朱从国赶紧叫醒其他人员,带领大伙拿上铁锹、扛起油布、卷起编织袋赶赴前线。

尽管大堤上燃着不少地灯,但依然伸手不见五指,加之路面湿滑,大坑小淌,道路十分难行。哨棚离泵站只有3里多路,但对“连轴转”的防汛人员来说,每走100米都非常辛苦。

险情就是命令,朱从国领着一班人,克服道路困难,忍着双脚疼痛,踏着泥泞,一路前行奔跑。

赶到现场后,只听见泵站抽水管内响声阵阵,似乎比先前的声音更要大一点。

“怎么回事?”朱从国连忙问文昌军。

“不晓得,可能是水太大,把刚堵的土袋冲走了,另一根管子也在响。”文昌军连忙回答。

“这样吧,我再下去看看。”朱从国丝毫没有犹豫。

“你才下了水,要不我下去吧。”

“漏子没有堵死,是我的问题,当然是我下去。”朱从国和文昌军争了起来。

“别说了,我下。”朱从国坚毅的吼声响彻在水面上。

凌晨的天气十分恶劣,阵阵寒风夹杂着绵绵秋雨,让人感觉到寒冷异常,江水更是冰冷刺骨。

所幸,朱从国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刚堵的袋子还在,只是另外一个管道没有封死,出现漏水现象。

朱从国接过泥袋,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底。经过十多分钟的处理后,管道被堵住了,险情得到控制。

“我有经验了,还是我来吧!”

7号中午,东荆河水位达到31.42米,王小垸逼近保证水位。由于长时间的高水位浸泡,民垸堤身及穿堤建筑隐患频发。

下午3点,正在王小垸西堤巡查的朱从国电话再次响起。

“朱村长,三队的抽水剅子穿了,你快点带人来看看。”

“你别急,我马上来。”朱从国立马召集人员,带着工具,骑着摩托车赶往现场。路上,他给支部书记王三清报告了险情。

很快,朱从国带领群众迅速到达险情段面。紧接着,王三清带领的大队人马也赶了过来。随后,镇指挥部带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物资也到达现场。一时间,抢险人数达到近70人。

经过简单商议,20人挖土,30人背袋子,其他人扯油布、码土包。在讨论谁去下水摸漏眼时,朱从国第一个站了出来。

“你都下了两次水,不怕冷啊?冻病了,怎么办?”王三清说。

“我都下去两次了,经验足,还是我先下去,待会堵眼的时候,再派几个人下水支援。”朱从国解释。

朱从国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倔,没有人能劝得住他。

堤南边是奔流的洪水,离堤面只有不到60公分;北边则是万亩良田,堤身中间,浑浊的洪水从剅口不停流入,一直流往堤脚的农田。

“如果不堵死,口子就会越来越大。”水管所技术员许成雄说道,“待会找到漏眼后,拿一块油布垫上,在上面码好土袋,让它沉下去,把剅口堵住。”

“行,大家赶快分头行动。”王三清下达命令。

朱从国再次跳入江水中,边游边找漏口。20多分钟后,他确定了大致方位,连忙将岸上递过来的油布铺好,其他人纷纷开始码袋子。

下午6:20左右,在垒起10多米长、近1.5米宽的泥土方阵后,背面剅口处的水流逐渐减少,险情到有效控制。

从6日晚上的第一次下水到处理三组的险情,尽管时间只有20个小时,但朱从国却奋不顾身三次下水,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硬汉”朱从国的故事也在王小垸大堤上广为流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