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 杜微波 曾昭宁)一个多月前,位于白沙洲烽胜路保利新武昌小区门口突发地面塌陷,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7月4日,记者从洪山区城管委获悉,经过前期紧张抢修和近半个月监测,目前该路段路面状况安全稳定,车辆和行人恢复正常通行。
5月23日23时左右,烽胜路保利新武昌小区门口的路面发生塌陷。塌陷造成2间工棚宿舍严重倾斜、工地围墙垮塌约30米、保利·新武昌售楼部景观树1棵、保利·新武昌售楼部花坛毁坏4座、损毁广告牌1个;路面路基损毁约100m2;毁坏该路段自来水管道、路灯电线、通讯电缆等;人行道路面和工地地面多处开裂;塌陷面积超过800平米,直接经济损失达80万元。
24日零时,张家湾街城管中队接警赶到坍塌现场,第一时间对该路段进行打围守控,并设置了安全警示牌。24日凌晨,区应急办、城管、街道、水务、国土规划、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等部门先后来到现场参与应急处置。按照洪山区政府提出的“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求,区城管委配合街道紧急疏散了塌陷区周边工地的施工人员和居住人员,并安排专人对受影响的工棚、路面、塌陷坑和施工现场周边进行24小时监控。
经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专家组实地勘测,该塌陷区地质结构复杂,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坑洞最深处5米,地下27米处还隐藏有溶洞,给抢修施工带来巨大困难。专家组建议等塌陷区情况稳定后,再实施抽排水和清理程序,由各部门联手采取塌陷坑回填的应急措施来进行工程处置。
5月29日,洪山区城管委组织施工队进入塌陷区,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采取了24小时封闭守控、远程注浆、分层施工的办法:先使用泵车架设20米长的管道灌注混凝土浆,封堵岩溶缝隙,混凝土凝固后使坑洞底层地质结构稳定,再恢复地下管线,最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填坑,恢复路面。分层施工总共涉及5层,包括混凝土底层、管线层、回填砂层、路面基层和路面。
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考虑到塌陷区的情况不可控,施工方专门使用长臂泵车助阵,与塌陷区保持一定距离,远程输送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人员安全。在管线与路面基层之间的施工中,采用回填砂技术,在管线和路面基层之间铺设一层细沙进行缓冲,保护了管线安全。至6月17日,800多平方米的塌陷区全部被填平,随后自来水管、排水管、电缆等地下管线相继恢复正常使用。6月23日,在打围施工整整一个月后,该路段正式开放交通出行,路面限重为城市次干道标准40吨。
据悉,在这次应急抢修中,洪山区城管委共投入机械设备10台、施工人员20多人,累计出动混泥土搅拌车64台次,填埋水泥 1540吨,合计770立方米。洪山区城管委市政设施科负责人李小强表示,这次应急抢修行动,为城管部门处置道路塌陷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处置道路突发险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