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馨悦:莫让孩子在棍棒式教育下偏离轨迹
2013-12-16 09:41:24 来源:汉网

    2013年12月12日,四川南充市高坪区白塔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名男子将小男孩的衣服扒光,在5摄氏度的低温中绑在树上暴打。(中国网  12月13日)

   笔者认为“教育贵于熏习,风气赖于侵染”。暴力对于教育而言,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给孩子心中造成极其深刻的阴影,也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建立起了暴力意识。试问一个从小在暴力逻辑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如何生长出温润的善意?

   还记得前不久发生的10岁女孩暴打1岁男孩,并扔下楼的案例,这样的事件应该值得老师、家长、学校的反思,该如何为孩子建一道“防暴防火墙”。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毋庸置疑,也会成为孩子对待其他人方式的样本。暴力传递给孩子最深刻的感受,并不在于你“为什么使用暴力”,而是“暴力成为硬通货”的魔力本身。于是,被暴力教育的孩子,要么在心理埋下仇恨的种子,要么以扯谎等规避“被暴力”的概率,要么寻求施展暴力的能力与机会——至于因暴力而“教会”的内容,既从无生根,极其容易从“被暴力”走向“施行暴力”的极端。

   在众多人心中依然笃定着“棍棒理念”,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教不严、师之惰”等深入骨髓,在这种理念的浸淫之下,即便不是教育者,也基本默认了一个潜规则——天下的孩子,都是需要打骂才能成才的。随着“狼妈”、“狼爸”的出现,惨遭家长毒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失手将孩子致伤、致残、致死的也不在少数,当街“跪罚”、捆绑打骂的成了“家常便饭”。岂知,这样教育方式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失去上进心。有的孩子会为避免皮肉之苦而选择撒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逐渐导致孩子形成一些不良品德,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更有甚者,他们会自暴自弃而感到活着没什么意思,从而走上绝路。从体罚式家庭出来的孩子会感到家庭成员间关系冷淡,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到社会上寻求补偿,一旦受坏人引诱,后果不堪设想。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常受体罚的孩子可能会变得粗暴野蛮。孩子不能对家长报复,就把对象指向比他稍弱的小朋友,对人家施暴以求发泄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现这样的极端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方式肯定有关系,孩子问题往往折射出家长问题。有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父母才会有人格健全的孩子。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成长就是给吃、给喝、给穿了事,固然物质是基本保障,但有了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灵,很多父母漠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如今的孩子已经不能延续以往的教育方式,应该依据他们的特点找寻最贴近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养成知错就改的习惯。体罚只会把孩子逼上邪路,当您再次举起手掌,抄起笤帚,或者罚孩子下跪时,多想想这些可怕的后果,您也许就会冷静下来,理智起来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