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闫:大学生“被演员”到底想要演给谁看?
2013-12-24 11:24:03 来源:汉网

楚天都市报讯 据《大河报》报道 12月19日上午,中原工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接到通知,参与该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个“社会实践”。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被带到一处工地, 分发了安全帽冒充农民工 ,在寒风中站了两个多小时,迎接公司领导视察。 (12月22日新浪)

12月19日上午,中原工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接到通知,参与该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个“社会实践”。出人意料的是,他们被带到一处工地,分发了安全帽冒充农民工,在寒风中站了两个多小时,迎接公司领导视察。其实像这样的大学生“被演员”事件,这并不是首例,今年的10月中旬,有网络传言“贵阳贵航技工学院强迫2500名中学生伪装成特警去非法强拆”,后经贵阳市政府调查证实,参与拆迁的2171名保安中确实“有学生837人”。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能参与这样的“社会实践”实则是因为“社会实践证明”、学分等与学生挂钩的直接因素导致的。

社会实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为了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合适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优势等所进行的假期实习和在校实习活动。按照有关规定,学校是禁止社团组织学生参与营利性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当做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社会实践”之所以会出现跑偏走样,主要还是源于有些学校无意识地把“社会实践”工具化。现实中,有些大学只把社会实践的报告、证明作为依据,并且把社会实践拔高成大学生毕业的一项考核要求,难免会有大学生为了“过关”而敷衍应付。可见,为了完成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和任务,成为有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初衷”,从而也给了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以“可乘之机”。

目前学校声明此次活动并不是学校组织的,校方当时并不知晓,但此事暴露出学校社团管理上的漏洞。不管学校社团组织名曰"社会实践"出于什么目的,是无偿的帮忙当"演员",还是有偿服务当"观众",但是"实践造假"绝不可取,想必绝大部分大学生及家长希望学校今后加强对社团的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变异,回归正道,首要的还是大学必须修正培养学生的方式,不能一味地强调人人参与,因此太过脱离大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专业差别。最好把大学里各种专业机构和学生社团的功能结合起来,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避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变成“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