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肥:萝卜招聘到底造成了什么危害
2013-12-24 20:25:03 来源:汉网
       
“单位招录的4名双语讲解员,有3个是局领导的子女。”近日,有网友匿名举报称,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于2008年招聘了4名讲解员,其中有3人的父亲都是当时局里的副局长。举报材料没有引起纪委的调查,却引来了警方的调查。(12月23日,新华网)

招4个人,有3人是副局长子女,另1个也疑与领导有关系,再怎么推之于巧合,也难服众了。网友认为,即使程序完美,那也难脱因人设岗,定向招聘之嫌。人皆有爱子之心,但爱子之心应在公序良俗的约束之下,党政干部更应以身作则,自避瓜田柳下之嫌。而反观淮塔管理局以双语讲解员设岗,却没有对双语所需的学历做一定限制,有违岗位设置的常理,难道双语讲解指的是普通话与地方方言,所以不需再做语言要求?能破解这一疑惑的,是一副局长子女学的是音乐。

当然,正如专家点评银行,换个狗去当行长也能赚钱,我们有些单位设置的岗位,换个白痴去做也能做得合规合矩,领导子女也不乏才智之人,去干这个双语讲解也不见得就差到哪儿了。因此,公众也不见得就要压缩领导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只是求一个公平博弈的机会而已。

今年7月,最高党报撰文,声称有钱有位的为子女的谋个前程,那也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广大苦逼青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扎实奋斗,为下一代谋取一个更好的平台。对此论无须更多点评,父母们想让儿女们利用好自己的资源,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实是人之常情。然而,流于感性体验的常情判断不能代替严谨的法律推理。我们承认父母爱子女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任何事务都有一个边界,超越了边界就有可能违规进入法律所设的禁区。

而且,在常情评价的时候,尤其要厘清公权与私权的空间,将自己金山银山全部给自己的儿女,利益流动于私人管道之内,是家事,将公权衍生出来的利益向自己儿女流动,是世袭制的封建余孽,那就是以公权谋私利。即使操纵了一套完美的程序,外表无懈可击,那也会被民众灼灼眼神洞穿,膨胀的私利在阳光下总会显形的。

事业单位招聘通常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则外界也有理由怀疑,程序设置过程即是挖萝卜坑的过程,程序再完美,也只说明萝卜坑有多贴切罢了。在几乎全为衙内中举的背景下,纪委及有关管理部门以程序合规就对民众质疑置之不理,不解释不查纠,尽显权力傲慢之态,也更加剧了普罗大众的悲情:庶民再无上升通道。

个体的荣辱与命运,其实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甚微,但是,设若无数个体同声哽咽,深为自己命运陷入死水坑里的循环而悲愤时,则必然造成政府与民众的对立,社会也将戾气横行。

此新闻一问世即为各大门户网站转载,而后面的海量新闻跟帖,令人洞见了整个社会的焦灼感。有关管理部门如果能严守公正底线,既是对法律精神的恪守,如果仍以官腔应对大众,仍以警察手段对付举报者,只会导致社会积怨更深。萝卜用于中医有消气之功,但萝卜招聘却是社会戾气源头之一,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实,举报者也好,围观者也好,都只是期待公平公正而已。公平公正是一个法理社会的底线逻辑。唯有公平公正成为社会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我们才有可能收获一个正常的理性社会,上下进退,才不至于逾矩,升迁下沉,才至于怨声载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