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工作报告》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用了较大篇幅。其实从整个工作报告看,自始至终都围绕了这一要点而展开。不论发展经济,还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强基础建设等等无不与民生有关。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工作报告》制定得更细,解决民生方面的热点、难点摆的位置更为突出,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8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万户,新增公租房(含廉租房)15万套;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0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00所,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42万个;等等。
这15件实事都是大手笔,投入非常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得有大量的资金作支撑,资金从哪来,只能是靠发展来积累,怎么来发展,按以往的步子进行,只能是原地踏步,难以满足民生改善提高的需求。15件实事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要进行兑现,必须加大发展的步伐,创造更高效益:以更足的干劲,汇集更多的智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先进农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发展成果取信于民。
提高和改善民生不仅仅是单纯的民生问题,也事关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百姓干事业的积极性将提升,凝聚力将增强,再则,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消费水平也随着提高,由此反过来又将进一步推动发展,刺激消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工作报告》非常细,制定的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客观实在,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可见会前下了不少的功夫,作了深入地摸底调查,对省情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于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此种“细”,得益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以解决“四风”为重点,揭问题,查根源,开门纳谏,广泛地收集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工作报告》透出的民生之情,体现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效。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民生,省长杜家毫所作的《工作报告》把民生之事摆在首位,立足于当前,规范于长远,突出重点难点,为民之所需、之所求。《工作报告》一系列高难度指标,是自我加压,也是一种强大动力,将进一步地推动发展,进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