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郁:实名通报“红包”官员怎么就这么难?
2014-03-31 10:47:38 来源:汉网
广东省纪委日前通报近期查处的5起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收受“红包”礼金案件。涉及到的5位官员被分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和开除党籍处分,其中包括多位厅级官员。(南都讯)

人情相互,礼尚往来。利用节庆节日和婚丧嫁娶互致问候、互送红包,是民间古已有之的习俗。然而一些腐败分子借机大肆敛财,破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底八项禁令出台后,这股风气才终于有所减弱。

广东省纪委通报的这五起党员干部违纪收受“红包”案,都发生于八项规定出台前。不仅级别较高,而且针对性强,可见其遏制不良风气、预防惩治腐败的决心和魄力;但关键处的语焉不详,却让这份通报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

在这份通报中,虽有五位官员的职务、姓氏和所受处分都清晰明了;但这些官员到底是谁,收了几次,收了多少的细节却不甚了了。既然是要敲山震虎,让大家吸取教训,为什么不能指名道姓、一条一款的说清楚,而要读者自己去猜测?这份关键字被打上“马赛克”的文章,对当事人和其他人能有多大震慑力?又是否会让与当事人同职、同姓的无辜“躺枪”?

显然,出台这份指向性并不十分明确的通报,与处理的结果有很大关系。这五位被处分的官员,虽然官位有高低,但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的甚至已经“平安着陆”,退居二线。在这种情况下,被指名道姓的公开通报批评,实在有“晚节不保”的嫌疑,也让还在任上工作的领导同志抹不开脸,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为了“顾全大局”,就只能“为尊者讳”“为贤者隐”,模糊处理。

虽然人们常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但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问题、整改落实,只靠和风细雨的说服教育还不够,必须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提振精神面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连直面事实的勇气都没有,又该怎样去解决问题和避免类似错误呢?

2013年底,中央纪委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实名通报,其中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赫然在列。既然中纪委已经不加隐晦的自爆家丑,下级机关又何必“犹抱琵琶”的遮遮掩掩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