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塔:工程给青奥让路 雾霾为何人而治?
2014-04-24 10:34:06 来源:汉网

4月22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了了长三角23个城市将“抱团”治雾霾,时间为青奥会期间的8月1日至8月31日。具体措施包括了届时南京工地将全面停工、相关污染企业停产减产、禁止黄标车入宁等(《扬子晚报》4月22日A08版)。 

近年来,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在神州大地愈加严重,今年冬春之交的长期雾霾更是给包括南京在内的中国大部带来梦魇般的回忆。然而,青奥会作为南京展示自身的重要机会,又岂容雾霾等污染酣睡卧榻之侧?因此,这次长三角23个城市的联合行动看起来无可厚非甚至值得众口称赞。不过,如此大规模而突击性的整治活动,不免让人想问一句:雾霾到底在为谁而治? 

事实上,08年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政府也采取了诸如工地停工、车辆单双号限行等临时措施来保证北京的空气。之所以要进行环境改善,一方面自然有大量国外运动员和记者观众进入赛事举办地的原因,一草一木都将会作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展示给全世界;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本身也对室外空气、比赛水域质量有相当严格的考察,“马拉松之王”格布雷西拉西耶就曾因为对北京空气的担心退出了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

环境治理当然理所应当,但是环境整治有着本身的客观规律,突击性和临时性地整治雾霾,决定了环境治理的中心目标并非南京,只是青奥。向来大型赛事都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2年的伦敦成功开发了伦敦北,04年的雅典一举拉升了久滞不前的经济,2000年的悉尼更是让澳大利亚旅游业步入黄金年代。然而,这些成功案例无一不是经过长期的改造和建设。拿上一届奥运的举办地伦敦来说,50年代臭名昭著的“伦敦烟雾事件”后,从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清洁法》,到严格的土地规划体系、交通管制、水质改善,“雾都”整整花了60年才换来良好环境。而这些,又怎能通过临时措施来掩饰污染呢? 

再者,公布临时方案的做法本身也是也对政府公信力的削弱。说到底,临时停工停产的思维与应付领导视察并无本质区别。如果我们在青奥期间停工停产停污染、事后又重新开足马力“改造自然”,这种置市民利益于不顾的做法,实在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更何况,如果在青奥期间叫停污染企业,难道就不是对污染行业的妥协?临时规定的隐语无非是青奥之后再恢复产能标准,一来一去间,实际是对污染企业现行模式的默许。换句话说,要让污染企业停产,早干嘛去了?而让工地停工,更是治标不治本。工程的停摆,除去给相关企业项目带来的进度干扰,工地的安全性也着实令人担忧。真正的治理,应当是即便工地在运行,也有足够的制度和措施来抵消影响。 

整治活动当然值得肯定,但前提是整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雾霾为谁而治的答案很简单,是人民,是扎根在这片土地的人民。我们期待相关的临时措施能长期化、彻底化、制度化。不要让环境治理成为一次性使用的筷子,用起来爽,扔起来就没那么愉快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