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使者”苏和是一面“典型之镜”
2014-04-30 19:52:05 来源:汉网
2004年,57岁的苏和主动向组织申请,辞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职务,回到老家额济纳旗,在大漠中的黑城遗址旁植树造林,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黑城脚下盖起了三间平房,在沙漠扎下了根。10年间,苏和在沙漠上打了8眼井用于浇灌,他和老伴亲手种的梭梭林也一点点扩大,达到了3000亩,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据4月30日《人民日报》)

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戈壁滩中去植树”的问题时,苏和的回答简单质朴而又力量,“为社会和子孙后代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让人生不白活”。苏和同志之所以远离城市回到家乡,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对家乡非常有感情,离不开那个地方,对那里的草木包括沙漠、戈壁都很有感情”。在苏和的坚持下,苏和的爱人和他在戈壁滩上坚持了10个春夏秋冬的轮轮回回。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好干部,但是像苏和这样,晚年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家乡、社会和国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干部还是很值得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尊敬和学习的。

学习他“爱家乡”的情怀。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无数游子心灵上的寄托。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乡的哺育,爱家乡、为家乡做一些事情是心怀感恩、懂得回报的表现。普通人如此,领导干部更应如此。苏和同志回到家乡做事情,正是源于他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因为有了感情才能有真性情,才能有真精神,才能有真担当。

学习他“忧事业”的态度。正像苏和同志说的那样,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心里不是滋味。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是不是心忧天下的。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关键看态度如何。苏和同志,放弃晚年的安逸生活,10年如一日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坚持栽种梭梭,在沙漠中坚守,实属不易,实属难得。

学习他“敢坚持”的精神。两个老人,孤寂地守望着戈壁滩,边绿化边生活,水的问题、电的问题、环境恶劣的问题、生活物资问题等等,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苏和同志仍旧坚持了下来,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何为好党员、好干部?能够珍惜身份,能够践行“三严三实”,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就是好党员好干部。苏和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点赞。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展开,转作风、走好群众路线是根本,照好先进典型是关键。苏和同志,就是这样一面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好好照一照的典型之镜。(青青子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