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如何写文章看作风如何转?
2014-05-19 14:55:53 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他的著作是我们党优良文风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过文风问题。他提倡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写文章;写文章要注重调查,实事求是,不要夸大;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讲究逻辑、文法和修辞,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文章写好后要进行反复修改等等。(摘自《党的文献》)

或许有人会问,不管是在革命时代还是建设年代,毛泽东为什么会反复强调文风问题呢?这固然与他本人就是文章大家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明白,文风好坏与党的事业的兴衰紧密相关,“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2页)。文风是一名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表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出现毛病,往往在文风上会有所表现。因此,今天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关于文风问题的论述,不仅对于我们改进文风有启发作用,对于我们转变党风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值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用心品味。

文品如人品,见字如见人。写文章与做人做事做官有着不无重要的关系。难以想象,一个连文章都写不好的领导干部,能够把人做好、把事做实、把官做正。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写文章,便会逼着自己去思考、去研究、去调查,也就不会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同时也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一种体现。写文章贵在实事求是,从生活、从实践出发,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同样,做工作也必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是优良传统,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更没有决策权。领导干部只有始终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有了正确的态度,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写文章要处理好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充分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否则,不懂装懂、胡乱决策,只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麻烦。写文章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样,干工作也要有中国特色,坚持中国道路,传承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脱离中国实际的做法是必须坚决杜绝的。写文章要有群众观点,心里装着读者,使读者爱看,干工作更要有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站在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要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文章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并且要下大力气,同样,我党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就是我党的一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文风也是作风。文风正,则作风正;文风实,则作风实。毛泽东在写文章方面的造诣和要求,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尺子,需要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心去照、用行动去度量,靠实践去落实。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或不会写文章,说白了,是作风不实的表现,也是党风不正的体现。众所周知,写文章是件苦差事,但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想吃苦、不能吃苦,又怎么能真正将作风转变好、将人民服务好。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干部,其作风也不会差到哪里。

当然,写得一手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样,练得一身好本领,拥有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也必须长期坚持、躬身实践。任何企图短平快、速成速效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必须建立健全转作风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风,实现常态长效,真正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例、规则面前不留死角。如此才能在正文风的同时,转作风、正党风政风、带民风社风。(倪洋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