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56个省级部门正式公布责任清单,明确了省级政府部门的“分内事”,划清了“职责边界”。 江苏也成为继浙江、安徽后第三个建立责任清单的省份。市民今后找政府部门办事,不妨先上网检索一下这份责任清单,不必再担心吃“闭门羹”或被“踢皮球”了。(12月11日扬子晚报)
我们可以看到,江苏省出台的这张责任清单,目的是通过细化部门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明确管理事项的部门、职责分工、依据,解决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履职不规范的问题,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的发生。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喜欢将权力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内运行,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保守“权力”的神秘性、权威性仿佛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天性。在很多时候,秘密就是资源,就是利益,就是他们愚民政策的手段。鉴古知今,许多十八大以来落马高官案例都表明,处于“笼子”之外的公共权力和资源,极易成为腐败得以产生的温床和源头。有些部门权力过大、权力集中,存在“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能就不能”的现象,符合国家政策的事或项目,要想顺利办成,你也得进庙烧香拜佛,这也直接导致个别官员心生贪念、腐化堕落。
因此,责任清单用好了,不仅有利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明确权力在谁手上、有什么权力、该怎么用权,还有利于从源头上拒腐防变,反对“四风”。群众有事知道找谁办、如何办、什么时候该办结,自然就用不着到处托关系了;该谁的事谁不干,群众自然也就有了投诉的对象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公布责任清单只是确保权力正确有效行使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看执行得如何,权力用来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难事。因此,还要强化结果的监督,不仅要把权力行使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而且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责任明晰,权利才会有保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应该成为每个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在为各省积极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报以掌声的同时,笔者更希望制度监督也及时跟上,保障好举措造福于民。(文/曾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