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开放政策深入实施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的文化不断涌向中国,文化相遇交融,让过洋节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例如红色情人节、白色情人节、复活节等等。如今一年一度的国圣诞节也来了,于是街上大大小小的苹果,琳琅满目的装饰品,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形成了浓郁的圣诞节气氛。大家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其重要性堪比中国的春节,然而国人洋洋洒洒地过洋节,其热情甚至有赶超中国的架势,却惹来不少人的反对,这不“高校封校禁学生过平安夜,谁过圣诞处分谁“的新闻重磅来袭,那么圣诞节我们应不应该过呢?
圣诞节流入中国并成为一种流行,其本质是中国文化包容性产生的结果,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决定了它拥有强大的吸收和融合的能力,这个特质不仅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更加能够不断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再者,圣诞节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体现,能够为国人带来快乐和不同的节日体验,开阔年轻人眼界的同时,有利于青年一代了解外国文化,而且圣诞节的兴起活跃了市场经济,大大促进了消费。从这个层面来讲,过圣诞节其实合情合理,但是如果对圣诞节过于热衷,而将中国传统节日“冷落“或者不以自己的经济基础为参考,只为追求浪漫,为家庭造成负担,那就太过于盲目,不值得推崇。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圣诞节应不应该过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当更加理性去看待,圣诞节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享受圣诞节包含的文化内涵,吸收其快乐高兴的本质,但是疯狂迷念“洋节“而忘本却是大大的不应该。学校禁止学生过洋节,组织学生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手段未免太过于强制,对待文化过于片面性。学生有行为自主的合法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强制手段是行不通,要想青年一带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从小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更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政府在传统节日和文化内涵上加大宣传,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创新传统节日的内涵,让年轻人易于接受和传承。(陈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