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缩减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新京报》6月25日)
“学而优则仕”古而有之,可今天的人民大学却为什么缩减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这有点让人纳闷。可仔细一想,也有道理。古时候,读书人少,考上了科举就可以做官,学者和官员是相同的职业。而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者和官员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社会分工,因此有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工作行为方式。
何谓官员,就是负一方责任的公务人员,他们的主责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研究为民服务、管理公共事业之道;“案牍”之劳神是必须的。何谓学者,是指追求学问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在本行业内是深耕数十载,才有底气地说话,以研究成绩来论英雄。
从此看来,官员与学者是“不相交的两条线”。可是,有部分官员和学者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成为了所谓的“官员型学者”、“学者型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势与学术联姻,从而获得了教授、博导的虚名。在“博导”等学者的职位上,不谋其“政”,不教书、不育人,不做研究,学术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缘木而上、终南捷径的工具。官员与学者的联姻,污浊了学风,让本应卓然于世的学术界沾上了铜臭、权力。而对于政界而言,由于“官员型学者”腹无诗书,从而助长了政界的虚假之风,进而导致官员不思学习而只谋“权学交易”。
学者就是学者,官员也只应当是官员,二者不可得兼。人民大学缩减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应当为此“点赞”。还希望步子再大一点,完全取消学者的官员地位,官员的学者身份。让官员、学者按照各自的社会分工,不错位不乱位,说真话、做实事、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为谱写中国梦做好份内之事。(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