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公务员工资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23日统一公开的广州市2014年政府部门决算披露了当年公务员的工资福利支出。(2015年10月24日 华商报)
酝酿了多时的新一轮公务员工资改革,即“阳光工资”政策,已在全国多个省市铺开,当兄弟省市还在认真研究讨论实施这一政策的方案和细节之时,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早已捷足先登,去年年初就率先让公务员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了。
可这工资如何“阳光”,至今还是个谜。笔者也算是一个关注时事的人,但从未在报纸的哪个角落里发现本市实行“阳光工资”的相关政策或方案。好在本人还有若干个朋友混迹于公务员队伍之中,从他们那“口将言而嗫嚅”的含糊表述中,了解到了“阳光工资”政策和方案的一些碎片。其主要组成似乎是分三大块:一为标准工资,即基础工资;二地区补贴工资,即规范的津补贴;三为绩效工资,与劳动数量和质量挂钩,另外保留每年一个月的奖励工资。实行“阳光工资”后收入有什么变化呢?有人说增加了,也有人说减少了。涨了的是那些清水衙门,少了的自然是那些有权创收的部门。
一提起给公务员加薪,不仅公务员群体被质疑,连倡议者也成为众矢之的。何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务员工资不够透明。不透明,就易为公众猜测与误解;不透明,即便有必要加薪,也难以获得公众的普遍理解。政府信息公开本应包括公务员薪酬信息的公开,这体现在不同机关、不同级别的公务员应公开其工资水平,还体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变动情况也应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监督。
公务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也需要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建立公正而公开的公务员薪酬机制,颇有必要。如果公务员薪酬状况实现了透明,一些优秀人才也许会选择到企业任职,通过创富实现人生理想。这既可为公务员热降温,还可以消解各种偏见,使公务员职业在公众眼中不再变形或被误读。(爱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