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校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2月14日,人民日报刊文《正确把握守纪律讲规矩》,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牢记“底线”和“高压线”。(12月14日中华网)
党的纪律规矩越来越明确,“红线”更加显眼,这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样的法治进程中,最受益的莫过于广大人民,但由此却让一些过惯了奢靡享受的干部,显得极不适应。工作必须有所作为,懒政已无市场,贪污腐败也失去了滋生土壤。既要做好事情,又没有多余的好处,确实让一些干部感觉不适应。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仅被查落马的干部多了,而且各方面制度也在规范完善,干部头上的“紧箍”也越来越紧。一些人觉得要求严了,“当官没劲了”,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不收礼不吃请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有的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该下乡的不下了;甚至有的离开宴请吃喝,就不知道该怎么工作了。对于这些现象,群众反应强烈,应该出重手进行整治。
能从口里说出“当官没劲了”之类的话语,反映了当下一些公务员的心态问题,在当官无利可图之时,变得懒庸散,不作为。虽然拥有这类心态的人并不多,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教育疏导等措施,尽快把这种当官就想为自己的想法纠正过来。否则,就极易让这种思想蔓延,影响到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是牢固树立非义不取的名利观。古人讲,“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党员干部的“义”,是党纪国法。“非义不取”,就是凡不符合党纪国法的名利坚决不要。党员干部要做到不为物所役、不为欲所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追求为人民谋福祉的。(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