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变“废铁”缘于监管缺失
2016-03-17 14:00:36 来源:汉网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称,“汽车合格证”问题成为维权热点、难点。很多消费者买车后,却迟迟拿不到汽车合格证,造成一系列麻烦,这背后只有经销商、车企和银行的责任吗?

车辆合格证就是车的“身份证”,没有它,新车变“废铁”。首先,车辆无法落户、上牌,很多汽车保险也买不了……令人遗憾的是,面临这些麻烦的车主并不在少数,在全国各地,新车拿到手了,却拿不到合格证,因此上不了牌上不了路的现象,其实普遍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证卖车”状况还越发严重。车辆合格证非常重要,属于汽车商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如此多的合格证“失踪”,到底去了哪儿?

原来,问题就出在汽车经销商用合格证作抵押的融资模式上。车辆合格证被汽车经销商抵押给银行贷款,用于向汽车厂商付款提车。当经销商销售情况不佳,或将卖车所得款项用于其它投资时,银行自然不会交出之前抵押的合格证。于是,车主就拿不到合格证了,新车就莫名其妙变“黑车”了。

除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经销商,银行和车企亦有责任。毫无疑问,经销商的这种做法是违法的。首先,汽车厂商也在车辆合格证抵押融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汽车厂商甚至亲自参与其中,侵犯车主的合法权益,中消协还为此专门约谈汽车厂商。除此之外,银行亦不能免责。银行本应严格依法规范放贷程序,不让经销商合格证作抵押贷款。而其放松放贷程序,大开车辆合格证抵押贷款之门,只是风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虽然的法律规定很清晰,但维权却不那么容易,毕竟汽车合格证的管理和追责在中国确实还属于空白区。被“坑”了的车主常常被各管理部门推诿、敷衍,即使打官司胜诉,带来的经济损失、时间损失也让人心烦不已。

作为消费者,想避免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在相关管理和追责空白的情况下,消费者貌似只能自己多长个心眼。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有关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来完善车辆合格证问题的管理和追责。毕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总靠自己多长心眼防范来保障。(方红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