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韩孩子在饭桌上的差异谈起
2016-04-06 16:09:14 来源:汉网

近日,网上一则关于“中美韩孩子在饭桌上差异”的帖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的饭桌上,中国孩子俨然就是“太子”,父母就是服务员,对孩子喂着、哄着,有时甚至以零食、游戏、金钱为诱惑。如果家中有老人,老人更像是“海底捞火锅店”的服务员,用颤抖的双手亲自为孩子盛饭端饭喂饭。然而,中国孩子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有时甚至是厌烦的表情,他们对父母、老人的这种行为已经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以致他们很少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韩国孩子在饭桌上对父母、长辈恭恭敬敬,吃饭前要对父母、长辈行礼,为长辈盛饭端饭添饭,饭后还要向长辈行礼以表达对他们“一饭之恩”的感谢。美国孩子在饭桌上表现得比较随意,他们和父母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孩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美国父母只是给孩子提出建议,做决定的还是孩子自己。

在饭桌上,中美韩孩子的差异在哪里呢?韩国孩子对长辈是很传统的、正规的尊重,他们懂得礼节,晚辈对长辈有感恩之心。美国孩子对父母是很尊重的,他们与父母和谐地相处,他们的内心和父母处于亲密的状态,这是一种朋友似的感恩。然而,中国孩子对父母并没有晚辈对长辈的感恩,也没有朋友似的感恩,他们更多的是理所应当的接受,认为父母养育、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吃饭,本是生活中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中美韩孩子在饭桌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诚然,这与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孩子都成为了独生子,他们成了一家之宝,父母宠着,老人惯着,久而久之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好习惯、好品格的教化,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是否吃饱、吃好。

虽然各国的国情有所不同,但是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有太大的偏差。究其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国的家庭教育重在口头教育,忽视对孩子的“教化”。什么是“教化”呢?所谓“教化”,本义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促使改变。现指运用一定的以道德、礼教为内容的教育手段或方法,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几千年前的孔子率先提出了“教化”的观点,孔子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形成了具有儒家特色的教化思想。反观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不仅没有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化思想,而且大部分的中国父母根本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教化”孩子,他们只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把孩子置于“小皇帝”的地位,结果,孩子却认为家长这样做是应该的。如果家长没有照顾好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要求,中国孩子反而会责怪家长,这样过多地关注孩子的基本生活,忽视孩子精神世界、人文情怀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那么,中国父母应改变些什么呢?中国孩子在饭桌上的表现,无不是中国家庭教育结果的反射。中国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当一面,但是如果过多的溺爱孩子,不懂得教化孩子,孩子不仅不能独当一面,而且还会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教育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我们在照顾好孩子生活起居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活中的教化,要培养孩子感恩的人文情怀。中国父母对孩子爱的尺度要把握得当,不应该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培养,也不应该把孩子装在套子里,因为你们会老去,他们会长大,不经历风雨的长大,孩子怎能见到绚丽的彩虹?(胡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