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中旬的知乎,到如今铺天盖地的网文,我们都在被一个叫魏则西的小伙子刷屏。百度、莆田系、部队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等等都成为了出现在朋友圈里的高频词汇。
这位叫魏则西的小伙子因为罹患滑膜肉瘤,今年4月12日去世,年仅21岁。生前他发帖子称,他在求医过程中,通过百度搜索看到排名前列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受该院李姓主任所称的“生物免疫疗法”、“斯坦福技术”所蛊惑,在花费二十多万元后,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被贻误救治。
事件不断发酵,魏则西的帖子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传播和解读。百度及时做出了回应,分别在4月28日和5月1日做出了相应的声明。表明了两个态度,一是会认真核查此事,二是支持魏则西的家人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不得不说,百度也是经历的大风大浪的,危机公关做的十分到位。这个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搜索大半壁江山的搜索引擎,充分展示出了自己在互联网移动时代对社会舆论的网络影响力。然而,这一次,百度却忽略了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客户端和新媒体的不可控性,毫无疑问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却留给了我们对这个移动互联为信息传播主要方式的时代的怀疑。我们斥责莆田系善于钻营,视金钱为圭臬,视人命为粪土;我们建议问责的板子要打又响又狠,让缺位的问责和监督体系健全起来;我们怒斥医疗体系改革的缺陷,给了逐利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可趁之机。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最可怜的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缺乏鉴别力的自己。也可以说,是被人为排列,具有诱导性的互联网信息数据淹没的我们。
因为我们对于数据的这种无力,一些具有信息发布和影响资格的“权威”就会成为我们首先选择的对象。魏则西就是典型。他怀着对生的渴望,试图求助于被我们认为是信息宝库,无所不知的网络,而百度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成为了他的第一选择,结果证明,他错了。魏则西是一名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层次的人,那么那些最最普通的社会大众呢?这种怀疑,让“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这句话变得毫无力气。
百度,你辜负了我们的信任,还有比这个更让你觉得危机的吗?在失信面前,任何危机公关都是无用功。
移动互联时代,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大。科技在一定程度上让你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大的获取信息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利人利己,有利于社会,而不是违背业界良心。也许有人会说,术业有专攻,信息发布者哪有那么全面系统的能力去审核一项信息的真实性?然而,如果有能力把控信息的推广和排名,并使之商业化,却缺少必要的鉴别和审核,那就成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由于“魏则西事件”受到网民广泛关注。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将适时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
我们期待“魏则西事件”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信息和搜索时代的一个具有转折性和标志性的时间,因为这件事让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更加真实,让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心更强,让这个时代更有诚信,更加可以彼此信赖。(孔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