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打电话”是作风建设典型案例
2014-08-15 14:33:59 来源:汉网
7月2日,湖南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在会议上发现一名参会者正对着手机讲话,径直从发言区走过来问道“你在打电话吗?你是哪个单位的?”这名干部不做声,彭国甫就将他请出会场,并取走其单位牌号交给相关部门处理。(8月14日 凤凰网)

参加会议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是基本的会议规范。参会时接打电话,看似情节轻微,但扰乱了会议纪律,影响了会场秩序,在不尊重讲话者的同时,也是对周围其他参会人员的不尊重。如若较真,这其实就是执行力不到位的一种表现。

遵守纪律是公职人员的法定义务。在会风整治中,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指出不准在会场内接打电话,违者将受到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扣除绩效分值等处罚。面对明文规定,其中的严肃性应该是每位公职人员都懂得,但依然出现“我行我素、屡禁不止”的情况,或来源于个别人员对纪律的置若罔闻,或缘于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做好表率,归根结底,都是对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从上至下形成一股“有令必行,违令必究”的良好风气。

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治会场上接打电话的不良行为,值得称道。但在处理这种违纪行为时,如何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儆效尤”,考验着领导对裁量空间的把握,更考验着领导的执政智慧。

亟待解决的是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如果讲话者一味强调自己的“领导”地位,想通过“大发雷霆”来引起重视,试图以“杀鸡儆猴”来树立威信,那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有滥用权力、越俎代庖之嫌。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按程序和规则办事,将违纪者交由相关人员处理,不搞家长作风,不以官威压人,才是对法治的具体践行。

需要探索的是讲话的内容和方式。部分领导干部为了彰显会议的重要性,长篇大论、泛泛而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开门见山指出重点、直截了当安排工作,是精简会议议程的要求,也是作风建设的要求。只有当讲话内容扣人心弦,讲话者与参会者的思维一致,才是真正的重视会议。

在“开会接打电话”的案例中,无论是扔手机书记、拍桌而起的一把手,还是被收缴手机的同志、被免职的校长、都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典型。作为违纪者的一方理应受罚,应当引以为戒、立行立改;而讲话者的一方也需借此机会深入查找个人“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剖析原因,抓紧整改落实。(邓清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